 |
图①:江北区代表队在第六届重庆市公民科学素质大赛总决赛中获得团体二等奖。 |
 |
图②:江北区卫生健康科普志愿服务走进大石坝街道。 |
 |
图③:2023年江北区科技活动周在五里店曼哈顿广场举行。 |
 |
图④:江北区召开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大会。 |
■ 江北区是全市唯一获评2021—2025年度首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的区县,13个街道(社区)成功申报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成功创建4个重庆市海智工作站、22个市区两级科普基地。
■ 江北区科协连续五年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连续5年荣获市科协目标考核特等奖。
■ 目前,江北区累计成立企业科协49家;区级科技工作者之家8家;新建科技社团3家,累计达18家。
■ 目前,江北区已组建科技志愿服务总队1支、分队18支、小队110支,注册科普志愿者达17000余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000余场,服务群众达10万人次。
■ 五年来,江北区有16人次分别获重庆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十大重庆科技创新年度人物、重庆市十佳科技青年奖、重庆市最美科技志愿者、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重庆市首届创新争先奖先进个人等奖项或荣誉称号。
■ 五年来,江北区青少年和科技教师累计荣获各类科技竞赛奖项2800余个、市级奖项900余个、国家级奖项1个。
□记者 刘代荣
深秋的巴渝大地,一派丰收的景象。
2018年至今,江北区科协已走过了五年的奋斗历程,圆满完成了江北区科协第五次代表大会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开创了科协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五年来,江北区科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科协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市委、区委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四服务”的职责,紧紧围绕江北区“科技兴业之区”战略定位,以“科创强区”行动为统领,充分发挥科协组织优势,团结动员和带领科技工作者建功新时代,为推动江北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做出了科协应有的贡献。
五年来,江北区科协以加强党的建设为引领,以深化地方科协改革为动力,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完善科协组织体系,搭建科创服务平台,打造全域科普品牌,获评全国科普示范区,连续五年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连续五年荣获市科协目标考核特等奖,数百名科技工作者和青少年受到上级表彰……
一件件工作让人感动,一份份成绩令人振奋,充分展现了江北区科协不断深入、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不断升级的辉煌成就。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持续释放科协改革发展的活力
科协作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必须切实保持和增强党的群团工作的政治性,始终把科协置于党的领导之下。
“近年来,我们始终坚定不移将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领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入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科协工作的重要论述。”江北区科协党组书记、主席符书兵说。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江北区科协迅速行动,在抓好党组和机关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全区广大科技工作者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实质,开展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讲科技”宣讲活动,让党的声音进千家万户。
五年来,江北区科协坚持党委中心组带机关理论学习制度,采取集中专题学、个人自觉学等多种形式,先后组织开展专题座谈会、宣讲会、培训会等20余场。同时,面向科技界深入开展“众心向党、自立自强”主题实践活动30余场,举办“党领导下科技百年”“党领导下的科学家”主题巡展25场,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融入科协工作全过程,引领全区广大科技工作者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五年来,江北区科协始终重视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规范党组工作流程,建立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建立完善了带组织、带队伍、带阵地、带平台、带工作、带服务制度。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确保了区科协系统党员干部思想道德的纯洁和干事行为的廉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改革和建设,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改革是科协组织发挥作用的源泉和动力,建设是科协组织服务社会的基础和平台。”符书兵介绍,依据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出台了《江北区落实〈重庆市打造全国地方科协综合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具体措施》,不断推进地方科协改革,打造江北区科协系统改革样本。
在推进基层科协组织建设改革中,他们吸纳医院院长、学校校长和经济发展科科长46人,进入基层科协领导机构兼挂职,进一步建立健全了“三长”工作制度。
2020年12月30日,江北区科协召开“三长制”改革工作交流座谈会,介绍“三长”改革经验,确立“三长”工作职责,明确下一步“三长制”改革方向。会上,重庆艺才高级技工学校校长王勇、原大石坝街道科协主席王蕾等代表“三长”做了交流发言,树立了先进典型。
在改革中,江北区注重加强科协组织覆盖的深度和广度,全力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已累计成立企业科协49家、区级科技工作者之家8家,新建科技社团3家、累计18家。这些企业科协组织和科技社团,在助力江北科技创新发展、企业技术革新、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搭建服务创新平台 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建功立业
“科协是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群众组织,架起服务党和政府的桥梁、搭建科技工作者服务科技创新的平台,是我们科协组织的重要职责。”符书兵说。
符书兵介绍,首先要搭建起优质服务平台。2021年中共江北区委印发《关于深入推动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出台《江北区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助科技工作者做贡献长效机制的实施方案》。文件明确提出,要用心用情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聚识聚智助力科技工作者做贡献。
五年来,江北区走访慰问科技工作者代表31人次,协调解决科技工作者子女入学、住房等问题。高质量完成重庆市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任务,开展江北区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调查工作,覆盖600余名高层次人才。
“在助力企业科技创新方面,做到了任务明确、责任清晰、力量到位。”江北区科协有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出台了《江北区建设市级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区任务分解方案(2018—2020年)》,实施“院士专家江北行”和“两站”建设行动,累计资助创新驱动发展项目14个。
与此同时,在重庆市老科协和江北区科协的努力下,成立了重庆市老科协助企创新服务江北区工作站,开展助企创新服务25场,同10家以上国家级、市级科技社团开展联系合作,深化了助企创新行动。
“科创中国”是中国科协打造的科技经济融合服务品牌,让产业插上创新翅膀。江北区科协积极推动“科创中国”落地应用,打造了长安汽车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举办科技创新人才资源精准对接企业江北行等活动,开展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创新创业、知识产权等“创新驱动大讲堂”主题活动20余场次,举办创新方法、科技信息数据库应用培训会6场,累计参与企业达226家。
2020年11月9日,重庆市江北区科协与四川省德阳市科协签订了《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科技引领行动合作框架协议》,就助力创新驱动发展、学术技术交流、科学普及、企业科协创新合作四大领域开展合作,携手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2023年3月2日,2023年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协同合作暨兴文县文旅(重庆)推介会在重庆江北举行,由江北区的重庆探程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与兴文县文旅发展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推进全域研学“2+2+4+3”战略,打造川渝文旅科技融合发展平台。
这是江北区搭建科技创新平台的一个缩影。
不仅如此,江北区科协还围绕核心产业,成立江北区生物医药联合会、江北区智能科技发展商会科协,组织开展海智专家江北行助力生物医药企业发展、“汇智政产学研·助力科企扬帆”研讨会等多项活动,为企业科技创新出谋划策,深受企业欢迎。
在服务企业的同时,他们还引导科技工作者发挥自身优势,投身到乡村振兴服务中,先后在五宝镇、鱼嘴镇等开展农技讲座、科普进农户等活动10余次,赴酉阳县花田乡开展“科普进百村”等活动20余场次。
实践表明,搭建创新平台,不仅助力了企业技术创新、乡村振兴,还为一大批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建功立业的舞台。五年来,江北区先后有16人次获重庆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十大重庆科技创新年度人物、重庆市十佳科技青年奖、重庆市最美科技志愿者、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重庆市首届创新争先奖先进个人等奖项或荣誉称号。累计推荐22人、3个团队入选重庆英才计划,23名高层次人才参加重庆英才大会。在创新争先行动中,累计参与企业达226家,有26个项目获市级奖项。
狠抓科学素质提升 努力构建新时期大科普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近年来,江北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把科普工作纳入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把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处级领导班子实绩指标考核体系,出台了《江北区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实施方案》,先后组建了科技志愿服务总队1支、分队18支、小队110支,注册科普志愿者达17000余名,构建起了新时期大科普新格局。
“阵地建设是做好科普工作的重要载体,我们协调多部门、多企业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建立公民科学素质联席会制度,共同打造科普品牌。”江北区科协有关负责人介绍,全区先后建成主题科普活动室15个,成功创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家、市级科普基地12家、区级科普基地8家。
近年来,江北区把办好社区科普大学作为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坚持科普为民、科普惠民,贴近居民需求,努力做好科普课程设计,积极创新工作思路,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优质、专业的科普服务。全区76个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实现订单式教学、精品课程推送、线上线下联动,累计开课4000余次,培训人数达12万余人次。
为了更好地发挥社区科普大学教学平台作用,让社区居民获得更多的科学知识,2021年11月2日,江北区科协召开社区科普大学研讨推进会,总结了近年来社区科普大学办学经验,推广了社区科普大学创新工作方法,从而推动了科普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他们还利用信息化技术,建设数字化科普。目前,已建成“科普文化重庆云”终端132台,办好“江北科普”微信公众号,用好观音桥商LED大屏,建设科普网络书屋等,构建起多平台、多手段的科普传播方式。仅LED大屏累计播放时长达16000余小时,科普网络书屋累计使用总量达118万余次。
他们在科普工作中聚焦服务“一老一小”,先后成立江北区老年科技大学教学点130个,举办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健康素养等培训23期。组织院士专家进校园活动60余场,开展校园科技节、科学讲座等活动110余场。组织参加各级各类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累计荣获市级奖项900余个、国家级奖项1个。
组织开展重庆市江北区公民科学素质大赛,层层选拔,实现了街道、社区全覆盖、重点人群全覆盖和时空全覆盖。在今年首届川渝公民科学素质邀请赛暨第六届重庆市公民科学素质大赛中,江北区代表队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获得首届川渝公民科学素质邀请赛卓越奖,获第六届重庆市公民科学素质大赛二等奖。
近年来,江北区组织科普志愿者开展“你点我送”“卫生健康”“科技惠农”“反邪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3000余场。利用全国科普日、防灾减灾日等开展科普活动100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60万余册,辐射居民20万人次。2020年江北区公民科学素质比例为15.6%,排名全市前列,在全社会营造起了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接长科协工作手臂 当好科技创新发展的参谋助手
当好联系党和政府的桥梁和纽带,是党中央赋予科协组织的重要职责。
科技兴区,科协助力。“广大科技工作者优势明显,有着丰富的工作技能和实践经验,接长了科协工作的手臂,发挥了很好的智囊作用。”江北区科协有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围绕江北区科技创新、重点产业、经济社会发展等领域,积极建言献策,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当好参谋助手。
2023年3月17日,江北区10名老科技工作者就加强“观音桥智慧商圈建设”展开了讨论,观音桥商圈建设总公司副总经理潘升树就观音桥智慧商圈建设的规模现状、规划设想做了详细介绍,大家纷纷发言,提出了智慧餐饮、智慧超市商城、智慧人性化服务与商圈专用分拨中心的“3+1”平台建设建议。
近年来,江北区科协组织专家、学者和科协界别政协委员,开展“关于加快推进以观音桥为代表的江北智慧商圈建设”“关于加强重庆市与上海交通大学紧密合作”等100余项课题调研,报送提案22件、社情民意22条,其中《关于提升江北区商圈消费承载能力的建议》被列为区级重点提案,上海交大重庆研究院已落户我市。
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建言献策。他们组织辖区科技工作者踊跃参加市科协改革论文、中国西部反邪教论坛论文、调研课题等征集活动,报送科技助力创新驱动发展、科普服务乡村振兴、科协改革、发挥科技工作者作用等方面的论文共计90余篇,一批高质量的论文被采用。
大力支持区内学(协)会、企业科协举办论坛和交流会。近年来,先后举办了智能电动汽车前瞻技术与生态链合作展示交流会、视觉行为儿童眼病国际高峰论坛、中国首届临床药学创新发展大会等学术交流20余场。
回顾过去,令人振奋。展望未来,信心满满。
巴渝大地风帆起,正是科技创新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既要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科协事业已迎来繁荣发展的春天。符书兵表示,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凝聚起全区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履行科协工作职责,以饱满的精神、昂扬的斗志、蓬勃的朝气,积极服务新发展格局,不断更新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机制、树立工作品牌、彰显工作特色,努力开拓科协事业发展新局面。
(江北区科协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