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1日,两江协同创新区明月湖协同创新馆,“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采访团的记者们正在拍摄分体式飞行汽车。重庆日报记者 张锦辉 摄 |
点击手机按键,无人驾驶车辆可自动停泊到车位上;坐在驾驶位双击车门按键,不仅车门会自动开启,座椅还可自行调整到舒适位置……这些智能化功能充满了“科技的力量”。
10月11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采访团走进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这里的各种新能源汽车“黑科技”令人目不暇接。
比如,由长安汽车、宁德时代、华为共同打造的阿维塔车型,车身上到处都是“黑科技”——全车智驾传感器多达30多颗,包括半固态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和高清摄像头等,达到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天花板”级别。
在现场,长安汽车旗下长安深蓝、UNI系列等多款新能源汽车悉数亮相,让采访团一行大开眼界:“‘重庆智造’创新能力令人刮目相看!”
“一台台‘爆款’车型的问世,离不开企业在技术研发上的不断投入。”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俊说,作为企业的开放式共享智慧研发平台,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标志着企业进入“开放共享、全球协同”时代,“过去5年,长安汽车研发投入突破600亿元,研发能力连续12年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中排名行业第一。”
“重庆企业不但舍得在研发领域投入,而且‘会投入’。”采访中,多名记者对渝企的研发能力伸出大拇指。在接下来对中铝集团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西南铝)、两江协同创新区的走访中,采访团再次感受到渝企澎湃的创新动力。
在西南铝熔铸厂,一块块铝合金铸锭陆续下线,它们都是生产飞机所需铝材的基础材料。特别是在国产大飞机C919的制造中,超过一半的铝材配套都是“西南铝造”。
西南铝负责人说,此前,这款铝合金铸锭全部依赖进口,价格长期被“卡脖子”。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西南铝与国内高校及科研院所联手组建研发团队进行攻关,经过数百次试验,相继突破大规格铸锭制备、强变形轧制等一揽子关键技术难题,为我国航空航天领域多个重点项目配套贡献了“重庆力量”。
在两江协同创新区明月湖协同创新馆,一台头顶带着四个圆圈汽车很是抢眼。原来,这是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自主研发的分体式飞行汽车。
“这种分体式组合能够充分发挥近地飞行器与地面行驶底盘的各自优点和智慧交通优势,实现人员、货物空地转运的无缝衔接。”两江协同创新区公司智能网联汽车事业部部长吴彦辰说,该飞行器还可通过陆空协同精确感知定位、智能决策规划和自动引导对接等技术,实现模块组合重构,切换陆空不同行驶方式。
“去年,两江协同创新区高端应用技术研发和关键核心技术迎来‘大丰收’。”两江协同创新区公司董事长王飞说,创新区通过实施创新主体“双倍增”计划,建立全链条培育体系,不仅集聚科技型企业4888家、高新技术企业788家,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39个、市级平台452个,还引入北京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50家大学、大院、大所,集聚“两院”院士团队25个,引育各类创新创业人才超过3000人,正在建成重庆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