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石柱县新乐乡,村民在房前屋后栽种的山奈、石菖蒲、黄精,用新鲜玉米为原料在作坊里忙着酿酒。用玉米和酒糟圈养的生猪膘肥体壮……
“我利用房前屋后的空闲地,种植有食药两用的山奈、石菖蒲中药材共3亩,既美化了环境,又在4年后亩产量达到了5000千克左右。”谈到通过“小种植”发展庭院经济的收益,家住新乐乡新建村新房子组的村民说个不停。
近年来,新乐乡结合地处深山无法规模化发展产业的实际,以“庭院+特色种植”为载体,引导在家群众利用房前屋后的空闲地,通过发展山奈、石菖蒲、黄精、贡菊等“小种植”产业,持续推动“庭院经济”发展,让村民将家门口的“巴掌地”打造出“增收园”,托起了广大村民的“致富梦”。
今年以来,新乐乡发展以山奈、黄精、贡菊为主的中药材庭院产业共3000余亩。时下,走进该乡的农家小院,原先杂乱无章的空地,摇身变为充满希望的“黄金地”。
“近两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引导下,通过自繁自养,我家每年要出栏肥猪20头,每头生猪的重量在200千克左右。”新乐乡新建村谭安营组的村民谈及养殖生猪脸上乐开了花。
新乐是一个高海拔乡,种植高山玉米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家村民每年种植玉米2300余亩,为拉长玉米产业链条,促进资源转化增值,该乡以“庭院+生态养殖”为抓手,在做好环保工作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庭院生猪、肉牛养殖产业,探索出了发展“小养殖”产业的惠民路。
如今,该乡通过大力发展特色养殖庭院经济,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品尝到了增收致富的甜头。
入秋以来,行走在新乐乡的村组院落,成堆的玉米映入眼帘,不时还能闻到醉人的酒香。“我家的小酒作坊每年酿制的玉米酒有3万千克左右,酒的质量好,销路也好,再将酒糟用来养猪养牛,收入非常可观。”九蟒村斑竹湾组村民说道。
新乐乡着眼资源循环利用,当地部分群众以玉米为原料酿造白酒,利用酒糟规模化养殖生猪和肉牛,用猪和牛的粪便种植玉米,再将玉米用于酿酒,并将玉米秸秆用来制作青贮饲料和饲养肉牛,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如今,新乐乡培育的酿酒作坊有8家,每年生产白酒100余吨,通过发展“小作坊”产业,助力玉米产业和养殖产业配套发展,让广大村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小种植、小养殖、小作坊,串联了起具有新乐乡特色的庭院经济发展新模式,蓬勃兴起的“庭院经济”推动该乡的农家小院变成“致富院”“幸福院”,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