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魏星)为更好地帮助科学教师开展思维型探究实践,9月22日—23日,首届全国思维型探究实践基地成果交流会在重庆大学城人民小学校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学科学教育专家学者、科学教师等齐聚一堂,通过专家学术报告、实验基地课例展示、成果汇报交流等形式,共话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和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胡卫平,重庆师范大学科技教育与传播研究中心教授林长春,分别以“科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若干思考”为题做学术报告,分享了他们在思维型教学理论、课程改革、科学教师队伍培养等方面的思考探索和实践研究,进一步为深化思维型教学探究实践明晰方向。
此外,重庆市、湖南省、辽宁省、西安市、深圳市、武汉市和杭州市基地的科学教师分享了7节现场课,各基地负责人汇报了开展思维型探究实践的工作和成绩。
据悉,目前重庆市共有9个区县加入思维型探究实践基地的实验区,23个学校成为实验校。胡卫平教授作为该项目的发起人,将率队对重庆市科学教育给予学术支持,在科学教育整体规划、教师培养和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等方面进行专业指导。
9月21日,胡卫平还与原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纬虹等专家一起,对重庆市思维型探究实践基地的8个开放课题进行了现场指导,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培训,鼓励一线教师参与基于真实问题的课题研究,通过学习—实践—反思的研究路径,大处着眼重实践,小处着手重实效,多做行动研究,提炼和总结经验,真正带动整个区域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9月21日—24日,胡卫平教授带领专家团队对重庆市思维型探究实践基地进行现场考察。从科学课程的实施、实验教学、教师专业发展、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等方面对重庆市城乡科学教师、教研员进行了深度访谈。在树人思贤小学校长邓瑜的陪同下,胡卫平教授还参观了该校的数字科技馆、智能书法教室、中草药园、科创活动等校园科技项目。胡卫平教授高度称赞了树人思贤小学将校园科技馆展品课程化的做法,认为展品仅供参观没有发挥其课程资源的价值,将展品课程化能较大限度地发挥其作为校外科技场馆补充资源对教学的支撑作用。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作为全国思维型探究实践基地之一,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思维型探究实践探索,学生科学素养有了显著提升。一是结合重庆市城乡科学教育现状,对思维型教学理论进行实践和转化,发展了思维型课堂互动模型,激发、关注和回应学生对科学现象的真实想法,培育学生的创新人格,为基础研究“从0到1”的突破提供更多可能;二是开发了基于课标和思维型教学理论的课后服务课程、关注思维发展的科学课程等,整合重庆市科技场馆、科普基地等校外资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兼具的时代新人;三是搭建了城乡科学教师支持服务体系,在重庆云课堂为全市科学教师提供免费的教学资源,通过培养科学教师的教学问题研究与解决能力、课堂教学自主决策能力,搭建思维型教学赛课、研讨等展示交流的平台,规范科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等,培养了一批创新型科学教师;四是对科学学习关键问题进行研究,为教师提供了循证教学的有力依据。在思维型教学理论的助力下,重庆市的自主探索在课堂教学、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科学素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未来三年,胡卫平等思维型探究实践基地指导专家将积极深化科学教育课程改革,强化思维型探究实践的创新研究,为重庆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提供更多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