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重庆日报记者 苏畅)8月29日,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SPF猪科技创新联盟(以下简称“SPF猪科技创新联盟”)成立大会在荣昌区举行,联盟将开展SPF猪关键核心技术攻坚、SPF猪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SPF猪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等相关工作。
SPF猪(即无特定病原猪),指体内无特定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猪,是推动生猪产业、生物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生物安全防控的核心科技支撑。在生猪产业,SPF猪可有效控制病原,降低料重比,减少养殖成本;在生物经济产业,SPF猪是开展疾病发病机制研究、药物及医疗器械评价、猪源性生物医药研发和生产等方面的重要实验材料和原材料;在生物安全领域,SPF猪可用于重大人畜共患病以及新发突发传染病的防控研究。
“目前我国SPF猪产业尚存在生产技术标准不完善、技术体系不成熟、自主知识产权缺乏等问题。”市畜牧科学院院长、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刘作华介绍,SPF猪科技创新联盟的成立,就是为了加快实现我国SPF猪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协调好全国相关上中下游产业,串联起SPF猪研究、生产、应用等各个环节。
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SPF猪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葛良鹏介绍,SPF猪科技创新联盟主要有以下四项工作:一是技术攻坚,联盟将整合会员单位资源,联合开展SPF猪关键技术攻坚;二是成果转化,联盟将推进SPF猪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并建立行业认证服务体系;三是人才培养,联盟将搭建平台,开展SPF猪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提供技术咨询;四是服务发展。联盟将建立中国SPF猪生产体系,制定行业标准以及生产规范,并做好SPF猪科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