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厂智能化改造保障夏季供水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76.4%人社部与川渝政府合作三年晒出成绩单全国首个零售金融大模型在渝发布西南大学研究团队揭示甘蓝型油菜黄籽性状遗传基础重庆代表队斩获45个奖项“重庆造”地图作品斩获2项国际大奖从新车研发等4个方面予以奖励
第01版:要闻
 下一版 
水厂智能化改造保障夏季供水
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76.4%
人社部与川渝政府合作三年晒出成绩单
全国首个零售金融大模型在渝发布
西南大学研究团队揭示甘蓝型油菜黄籽性状遗传基础
重庆代表队斩获45个奖项
“重庆造”地图作品斩获2项国际大奖
从新车研发等4个方面予以奖励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8 月 3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南大学研究团队揭示甘蓝型油菜黄籽性状遗传基础

  据新华社重庆8月28日电 (记者 周思宇)记者27日从西南大学获悉,西南大学油菜分子生物学研究团队(李加纳教授团队)取得新研究成果,研究以多组学分析揭示甘蓝型油菜黄籽性状遗传基础,为油菜品质性状改良提供了新的分子策略。该论文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发表。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然而种子中富含的色素与多酚物质影响种皮发育中色泽的变化,影响菜籽油品质和饼粕饲用价值。研究表明,黄籽甘蓝型油菜具有种皮薄、含油量高、原油中色素含量少等优点。因此,黄籽性状是油菜品质改良的重要目标之一。

  但自然界中不存在天然的黄籽种质,黄籽品系主要通过芸薹属作物种间杂交获得,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前期实验室研究表明,影响粒色变化的色素差异物质及其衍生物可通过类黄酮途径的多个分支形成,涉及多个基因参与调控,但具体的调控机制不清楚,培育稳定遗传的黄籽优异品系较为困难。

  为了突破这一难题,西南大学油菜分子生物学研究团队通过甘蓝型油菜黄籽GH06和黑籽中油821高质量基因组的组装,围绕控制种皮色泽主效QTL区间,成功克隆了一个控制油菜种皮色泽的重要基因,并解析了其参与调控种皮色泽形成和类黄酮代谢的分子机制。

  “研究丰富了甘蓝型油菜参考基因组数目,补充了新的黄籽基因组。”论文作者之一、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教授曲存民表示,这一研究成果为促进芸薹属作物中黄酮类化合物合成代谢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将有助于挖掘利用优质基因资源、培育高商业价值的油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