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察尔汗盐湖。见习记者 刘峰汛 摄 |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盐储量为3266亿吨,足够老百姓使用70年。其中,海盐占比29.00%,井盐占比57.10%,湖盐占比13.90%。
盐不仅在我们的饮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还在经济、社会和历史文化等方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盐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海盐、井盐、湖盐等。那么,这些不同的盐有哪些特点?它们又有什么区别呢?
海盐
海盐是一种由海水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处理后制成的盐,通常呈现出白色或灰色,并且含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我国的海盐生产,一般采用日晒法,也叫“滩晒法”。利用滨海滩涂,筑坝开辟盐田,通过纳潮扬水,吸引海水灌池,海水经过日照蒸发变成卤水(即浓度不同的盐溶液)。当卤水浓度蒸发达到25波美度时,析出氯化钠,即为原盐。为保证海盐天然绿色特性,在生产过程中不添加亚铁氰化钾、柠檬酸铁胺等松散剂,且短时间内不会出现板结现象。
日晒法生产原盐,其工艺流程一般分为纳潮、制卤、结晶、收盐四大工序。
纳潮。利用潮汐运动把外海高盐度的海水推向近海时提取制盐原料。采用的纳潮方式有两种:一是自然纳潮,二是动力纳潮。自然纳潮是在涨潮时让海水沿引潮沟自然流入;动力纳潮一般采用轴流泵将海水引入,其特点是不受自然条件限制。
制卤。该过程在面积广阔的蒸发池内进行。根据每日蒸发量,适当掌握蒸发池走水深度,使卤水浓度逐步提高,最后浓缩成饱和卤。
结晶。海水在不断蒸发浓缩过程中,各种盐类浓度不断增大,当盐类浓度达到饱和时,盐就以晶体形式析出,在过饱和溶液中不断维持溶液过饱和度,晶体就能继续生长。
收盐。利用人工或机械将长成的盐收起堆存。
井盐
井盐是通过打井的方式抽取地下卤水制成的盐。从井里取出来的不是块状的盐,而是又黑又浓的盐卤。但有的时候,岩盐矿床有时与天然卤水盐矿共存,再加之开采岩盐矿床钻井水溶法的问世,有的地方将它们二合一合称为“井矿盐”,或泛称为“矿盐”。
不同于蕴含于水中的海盐和湖盐,井盐埋在地下,要开采井盐,首先要钻井。井盐主要产于我国西南的古代巴蜀地区,该地区地质条件特殊,埋藏着丰富的盐矿。这些盐矿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形成盐卤,最终造就了自然的盐泉。井盐的生产过程包括凿井、采卤、制盐等步骤,其中钻井技术对于井盐生产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在生产井盐之前,必须先凿井。古代巴蜀地区的盐井一般都是直筒式,直径约30厘米,深度最深可达300多米。凿井成功后,需要采集卤水。将采集到的卤水运送到煮盐、煎盐处,通过蒸发结晶的方式制得可供食用的盐。
古代制盐工艺中,井盐的生产工艺最为复杂,也最能体现中国古人的聪明才智。井盐的生产工艺经历过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早在战国末年,秦蜀郡太守李冰就已在成都平原开凿盐井,汲卤煎盐。当时的盐井口径较大,井壁易崩塌,且无任何保护措施,加之深度较浅,只能汲取浅层盐卤。北宋中期后,川南地区出现了卓筒井。卓筒井是一种小口深井,凿井时,使用“一”字形钻头,采用冲击方式舂碎岩石,注水或利用地下水,以竹筒将岩屑和水汲出。卓筒井的井径仅碗口大小,井壁不易崩塌。
卓筒井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深井钻凿工艺的成熟。此后,盐井深度不断增加。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四川自贡盐区钻出了当时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的深井——燊海井。
如今的燊海井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改进,尤其是地下水保护系统。燊海井在地下水利用保护方面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贡献:采用石圈和木柱固井法,在不同深度设置不同直径和厚度的石圈和木柱来支撑井壁,防止坍塌和渗漏。这种方法既能保证井壁的稳定性,又能减少对地层的破坏,避免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采用笕管输卤法,在钻杆内部设置竹筒或铁管作为笕管来输送卤水,避免了反复提升汲卤桶所耗费的时间和劳力。这种方法既能提高卤水的提取效率,又能减少对卤水层的干扰,保持卤水层的压力平衡。采用楻桶排气法,在笕管上端设置一个带有活门的木桶作为楻桶,用来排除井内的天然气,防止爆炸和窒息。这种方法既能保证钻井人员的安全,又能回收利用天然气,减少了对大气层的排放。采用晒卤台浓卤法,在井场周围设置一系列的晒卤台,利用太阳能将卤水浓缩,提高盐的含量和质量。这种方法既能节约能源,又能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井盐是中国历史文化的载体,它记录了中国人民在地下水利用方面的智慧和创造力,也见证了中国盐业的发展和变迁。此外,它为世界钻井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它也为其他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如地质勘探、地热开发、地下水治理等。
湖盐
湖盐是指从盐湖中直接采出的盐,或者是通过盐湖卤水为原料,在盐田中晒制而成的盐。盐湖通常位于干旱地区,由于气候和地理条件的原因,湖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导致水中盐分浓度逐渐升高,最终形成了盐湖。湖盐是一种天然的盐类产物,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口感。除了作为调味品外,湖盐还可以用于化工、医药、纺织等行业。
湖盐的采盐方式主要有两种,即挖掘和采盐机。挖掘是通过人工或机械方式将盐从湖底挖掘出来,然后进行加工。采盐机则是利用机械设备将盐从湖底刮取,然后进行收集和加工。采盐完成后,需要进行制盐。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晾晒,将采得的盐在炎热的天气下晾晒,让水分蒸发,留下纯净的盐。经过晾晒后,得到的盐需要进行加工,包括粉碎、筛选、包装等。
青海有“盐的世界”之称,其中驰名中外的察尔汗石盐矿,石盐储量430亿吨,钾盐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97%。钾盐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并供食用。察尔汗石盐矿中的氯化钠含量达96%以上,具有盐香味纯的特点。按其颜色有青盐、白盐、红盐和黑盐之分,论形状有珍珠盐、玻璃盐、珊瑚盐、水晶盐、雪花盐、粉条盐、蘑菇盐、钟乳盐、宝塔盐等。此外,湖盐还可人工造型,形成独特的工艺品。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茶卡湖盐雕,相比常见的木雕和石雕,盐雕晶莹剔透,雪白纯洁,能给人一种心灵的神往。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