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助廉教育 为“农投先锋”品牌“加瓦”奉节脐橙科技小院: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结出致富“金果果”2023酉阳乡村发展国际大会举行梁平区:百亩超高产水稻进行实打验收荣昌:千亩高粱喜丰收 映红村民增收路巴南惠民街道:持续推动生态和产业融合发展孢子甘蓝种植技术
第06版:乡村振兴
上一版 下一版 
家庭助廉教育 为“农投先锋”品牌“加瓦”
奉节脐橙科技小院: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结出致富“金果果”
2023酉阳乡村发展国际大会举行
梁平区:百亩超高产水稻进行实打验收
荣昌:千亩高粱喜丰收 映红村民增收路
巴南惠民街道:持续推动生态和产业融合发展
孢子甘蓝种植技术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8 月 2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巴南惠民街道:持续推动生态和产业融合发展

张礴 石依旎

  近年来,巴南区惠民街道积极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探索实践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围绕白象山沙井村搭桥社的生态修复、保护、提升、运营展开部署,着力推动生态和产业融合发展,积极促进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

  生态修复 夯实绿色发展底蕴

  白象山沙井村搭桥社片区内原有一家生产电杆的小型工业厂房,属于传统粗放型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较多工业废弃品,且附近村民也把生活垃圾运至周围堆放。

  惠民街道以保障自然生态系统休养生息为导向,秉承“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的生态发展全局观,于2019年启动了白象山生态修复工程,对沙井村搭桥社片区进行重点整治。经过部门协调规划,解决用地问题、争取帮扶资金,将企业引入绿色园区。后续才得以启动原厂区和周边土地的生态修复工作,通过填埋、转运等多种方式处理生活垃圾,采取农耕、植树、种草等措施,恢复生态环境。

  截至目前,该区域已种植彩虹杨5万株,实现复耕复种17亩,修复补种植被200余亩,彻底改变了沙井村搭桥社片区生态环境。昔日“乌烟瘴气”、村民需掩鼻而过的垃圾场焕然一新,变成了植被茂盛、绿树成荫的生态美地。

  因地制宜 探索生态价值转化

  依托得天独厚生态优势的白象山片区,以城市“微度假”为主题,围绕“观茶景、感茶文、品茶餐、禅茶养生”进行微度假产品设计,构建集自然教育、户外运动、体验农业、露营等为一体的综合项目——月儿弯弯自然营地。该项目整体占地约400亩,2019年春季对外开放。

  除此之外,白象山片区还先后搭建了诸多产业覆盖面广、极具当地特色的生态农文旅融合项目。配套六大智慧渔业管理系统,养殖水面面积100余亩,每年繁育商品鱼种苗近1亿尾、生产生态鱼500余吨的智慧水产良种场;融合展示、粮油种植管理、农业监控为一体的智慧粮油基地等。

  白象山片区积极发展生态农文旅产业,不仅充分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显著提升了该片区的旅游收入,也有效驱动了生态产品价值的持续实现。

  接下来,白象山片区还规划有茶产业博览园,并将其作为巴南山水茶道文化节永久会址,通过改造原老茶厂和新建部分建筑的方式,修建茶与艺术主题酒店,打造茶山美食文创艺术街。同时,通过升级原有月儿弯弯自然营地、611艺术美村项目,构建直接从接待中心上山的智能微轨系统和茶山骑行道等特色旅游交通,力争通过3至5年时间的持续推进,成功打造国家4A级生态旅游区。

  纵深推进 挖掘生态文化溢价

  经过生态环境的持续修复与巩固,白象山山脚的沙井村搭桥社片区生态环境获得全面改善。今年7月,搭桥社片区作为首单项目正式在重庆市土地交易所挂牌交易,实现了1456万元的收益,村社和当地村民直接获得发展资金约600万元,通过“盘活农村闲置土地入市交易”,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

  “引进的业主围绕‘养生文化’这一主题,主要建设生态康养绿带,包括森林氧吧、养生步道等。目前,已种植彩虹杨5万株,面积80亩;种植荔枝树2000株,面积20亩;种植月季花1万余株。”惠民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业主还将发掘本地丰富的农耕文化、土窑文化、写生文化资源,投资1.2亿元打造原乡艺术美村项目,投资2亿元建设展览馆、接待中心、艺培中心,力争将片区打造成为集康养文化教育、生态旅游、农耕体验、艺术写生等为一体的生态文化体验基地,充分挖掘当地的生态文化“溢价”。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