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夫妻也是队友我的论文有你的名字携手科研路 共筑家国梦科学家伉俪的爱情故事
第05版:余生只愿与君度 情深不负共白头
上一版 下一版 
既是夫妻也是队友
我的论文有你的名字
携手科研路 共筑家国梦
科学家伉俪的爱情故事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8 月 2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马明福 李练兵:
携手科研路 共筑家国梦

见习记者 廖怡飞

  择一城终老 遇一人白首

  马明福,男,生于1951年,长期担任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重庆市正鼎司法鉴定所所长。

  李练兵,女,生于1954年,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国家卫健委出生缺陷与生殖健康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两人于1982年结婚,至今41年。

  “结婚,在那个年代简单得很,不复杂。”李练兵说起自己和爱人马明福的结婚过程,像是在说别人的故事一般平淡。

  两人都是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下称“市人口计生研究院”)的研究员。市人口计生研究院从一个院区发展为两个院区,也见证了两人携手共度的41年。

  让人不禁想起曹雪芹先生的那一句:“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一个来自重庆市渝中区的女孩,一个来自四川省合江县的男孩在1977年11月,完成了宿命般的相逢。两人是不同医学院的毕业生,毕业后被分配至简阳原中国医学科学院四川分院进行深造和科研工作。

  8月14日下午2点,在市人口计生研究院渝北院区8楼会客室,69岁的李练兵穿着白大褂款款而来。如果只听中气十足的声音,绝不会想到李练兵已年近古稀。

  老而不衰,是李练兵的真实写照。虽然头发已经花白,脸上已有皱纹,但她吐词清楚,思路清晰,眼神清澈而明亮。

  说起两人的结缘经过,李练兵有点不好意思。“这有什么好说的。相处时间长了,有共同理想,共同奋斗目标,有缘分了,两个人就自然而然地结合了。”虽然这么说,但李练兵提起这些往事的时候,脸上总是挂满笑意。

  分配至四川分院后,两人有幸共同参加了病理生理学习班,成为同学。在一年的学习班生活中,克服困难,和谐共勉,日久生情。

  “班上也不止马老师一个男同学,为什么偏偏和马老师结婚了呢?”记者问道。面对这个问题,李练兵总是含笑不语。

  学习班结束后,李练兵重返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马明福回到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工作。虽说是两个研究所,但实际上相距也不超过500米,在同学和老乡的双重情谊加持下,两人感情日趋浓烈。

  1982年1月5日,是两人结婚领证的重要日子。其实,对于两人来说,这个时间点多少有些“暧昧”。

  如果时光回溯一周,就是两人的生日。两人的生日只相差一天,李练兵是12月29日,马明福是12月28日。

  没有繁文缛节,没有举行婚礼,两人提出申请经组织批准后,顺利结婚。愿有岁月可回首,情深不负共白头。

  在特殊时代背景下,他们是夫妻,更是共同完成时代赋予责任的同志、战友。

  “我们这代人都有一个‘毛病’,就是党和组织交办的事情,一定认真做,而且尽力办好,组织交办的每一件事都要出色完成,得到认同。”李练兵说道。因此,两人把心血都花在了实验室上,而没有过多的风花雪月。

  报课题、做实验、出结果、出成果。其间,李练兵发表研究论文13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三等奖及二等奖7项,撰写出版科普书籍两部100余万字。

  这样一来,对自己的小家就无法兼顾了。

  直到1991年,两人才生有一女,李练兵时年37岁,马明福40岁。这种情况在他们同一辈人中非常罕见。

  在李练兵的手机上,马明福没有特别的备注,只有一串“13”开头的电话号码。在李练兵的微信中,马明福的微信昵称就是“马明福1”,头像是一张半身生活照。

  谈及家务相关事宜时,李练兵有些不好意思。李练兵说:“我爱人时间比较固定,下午5点半就下班,他就在江北院区上班,回家只需步行5分钟。所以一般都是他做饭,我回家吃现成的。”

  “他很心疼与体谅我,认为我比他辛苦,常规家务一手包,做饭和洗碗一起干!”李练兵笑着补充道:“不过家里面像大扫除呀,洗床单被套这些事情都是我自己做。”

  “既然吃了科研工作这碗饭,就应该尽到自己的责任。”这是李练兵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先国后家,或许就是两人在科研和爱情两条道路上的共识,也是坚持到底的动力所在吧。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