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时间 3发火箭 9颗卫星江北区寸滩街道科普馆正式揭牌重庆工业设计协会组织访企拓岗活动渝北区科协开展“大调研大走访大服务”行动北碚区科协反诈科普宣传进社区增强居民安全防范意识我市启动今年第二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工作武隆区科协举办“送科普知识 助素质提升”活动“恋爱脑”真的会让人变笨吗万州区科协燃气安全志愿服务活动深入人心
第04版:科普
上一版 下一版 
5天时间 3发火箭 9颗卫星
江北区寸滩街道科普馆正式揭牌
重庆工业设计协会组织访企拓岗活动
渝北区科协开展“大调研大走访大服务”行动
北碚区科协反诈科普宣传进社区增强居民安全防范意识
我市启动今年第二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工作
武隆区科协举办“送科普知识 助素质提升”活动
“恋爱脑”真的会让人变笨吗
万州区科协燃气安全志愿服务活动深入人心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8 月 1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普中国

5天时间 3发火箭 9颗卫星
我国航天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8月9日,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8月10日,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搭载西光壹号01星等7颗卫星顺利升空。

  8月13日凌晨,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陆地探测四号01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5天时间,我国成功发射3发火箭,将9颗卫星送入太空。“五天三箭九星”意味着什么?

  每颗卫星都有独特之处

  回顾近3次发射,中国航天分别通过3发火箭成功将9颗卫星送入太空,其中有两颗卫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中的遥感卫星,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每颗卫星都功能强大,意义不凡。

  以最新发射的陆地探测四号01卫星为例,该卫星采用L波段合成孔径雷达(SAR)载荷,可提供多种观测模式,是我国天基灾害观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卫星投入使用后,将凭借快速机动、高精度微波成像的特点助力防灾减灾工作,并将与其他遥感卫星联合应用,进一步完善我国天基灾害监测体系。

  由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地卫智能应急一号卫星,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具备智能操作系统,配置高分辨率面阵相机、近红外相机等载荷,利用星上智能处理技术提供地面热点地区遥感观测服务。此外,该卫星还是国内首个将汽车底层操作系统成功运用到商业航天上的案例。

  民营航天力量

  不断发展壮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期取得的“三连胜”中,有一次执行发射任务的运载火箭是由我国民营火箭公司研制。这意味着除传统意义上的航天“国家队”外,“民间力量”作为中国航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8月10日中午,由星河动力研制的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箭七星”成功发射,此次任务是谷神星一号系列商业运载火箭一个月内的第二次发射,是今年以来连续第三次成功发射,也是该型火箭连续第七次成功发射。

  目前,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已累计服务15家商业卫星客户,完成28颗不同功能商业卫星的入轨发射,为对地观测、气象监测、卫星物联网、科普教育等多个应用领域的发展助力。

  此外,我国新兴商业航天公司东方空间的“引力-1号”中型运载火箭,预计在今年下半年于山东东方航天港执行首飞任务,此次发射计划为海上发射。据火箭研制团队负责人介绍,“引力-1号”定位于满足低轨中小卫星大规模组网需求,火箭高31.4米,整流罩直径4.2米,起飞重量400吨,起飞推力600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6.5吨,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4.2吨。该型火箭一旦首飞成功,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固体运载火箭。

  追求成功之路永无止境

  纵观世界航天发展态势,航天仍是一项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的事业,需要久久为功,不断突破和超越自我。

  以陆地探测四号01卫星研制历程为例,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团队的成员们“十五年磨一剑”,终于实现了世界上高轨道合成孔径雷达卫星从“零”到“一”的突破。

  面对“合成孔径雷达在高轨道上能否成像”这一难题,研制团队从成像机理开始深挖,梳理出影响成像的关键因素并逐一进行分析。

  作为我国发射次数最多的一型火箭,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经历了大量发射任务考验,其技术成熟度和可靠性有目共睹,执行此次陆地探测四号01卫星发射任务,研制团队仍未停下优化改进的脚步。

  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近年来采取多项技术改进和可靠性增长措施,这些改进也应用于本次发射任务,为用户持续提供优质发射服务。火箭研制团队共对箭上和地面设备进行了10余项优化改进,涉及常规发动机、低温发动机、软件等方面,进一步提升了火箭的可靠性。

  除完成日常发射任务外,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研制团队还统筹现有人力、物力,持续推进运载能力和可靠性“双提升”工程,为后续高密度发射打下基础。目前,运载能力和可靠性“双提升”工程大部分工作已完成,预计今年下半年进行飞行应用。

  (本报综合)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