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技术“搭积木” 建设立交更高效3000吨钢材拼出直径60米“悬浮鸟巢”机械化作业助力水稻收割我国启动新一轮巫山龙骨坡遗址考古发掘一款疟疾候选疫苗在初步临床试验中显出希望研究人员推动开发面向非洲语言的人工智能工具研究显示南极可能正变成地球“暖气片”重庆首个孕产妇人脸比对系统投用
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装配式技术“搭积木” 建设立交更高效
3000吨钢材拼出直径60米“悬浮鸟巢”
机械化作业助力水稻收割
我国启动新一轮巫山龙骨坡遗址考古发掘
一款疟疾候选疫苗在初步临床试验中显出希望
研究人员推动开发面向非洲语言的人工智能工具
研究显示南极可能正变成地球“暖气片”
重庆首个孕产妇人脸比对系统投用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8 月 1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研究人员推动开发面向非洲语言的人工智能工具

  新华社北京8月12日电 人工智能技术可让人们日常生活更便利,交互过程中离不开技术系统能理解的语言。然而,对于那些不使用中文、英语、法语等应用范围较广语言的民众来说,这些技术却可能难以触及。

  肯尼亚Masakhane研究基金会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正尝试改变这一现状。11日发表在学术期刊《模式》的一篇论文中,团队为开发面向非洲语言的人工智能工具给出了相关建议,以便形成一个路线图。该基金会是一个由非洲科学家组成的民间组织,旨在为讲非洲语言的人们提供可访问的人工智能工具。

  研究人员在论文中说,许多人工智能工具依赖于一种被称为自然语言处理的人工智能技术,这种技术使计算机能理解人类语言。计算机可以通过相关训练来掌握一门语言,但在特定语言数据稀缺的情况下,它们难以学习相关语言,例如非洲语言。为弥补这一空白,研究团队首先确定了可识别非洲语言的人工智能工具开发关键参与者,包括创作和管理内容的作家和编辑,以及在建立语言工具基础设施方面至关重要的语言学家、软件工程师和企业家等。

  团队进一步给出建议:支持非洲语言内容的创作,构建词典等语言基本工具,消除翻译障碍;加强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间的合作;提升开发者在数据收集、整理和使用过程中的社区和伦理规范等。

  研究人员表示,缺乏面向非洲语言的人工智能工具是不合理的,语言的包容性和代表性应该在技术发展之初就被考虑在内。

  接下来,研究团队计划扩大研究范围、增加参与者并致力于解决相关障碍,通过一个具体路线图,帮助研究人员开发各种语言工具。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