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坐高铁的朋友可能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高铁的座位编号有A、B、C、D、F,却唯独没有E。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重庆市科学传播专家团成员彭勇为大家做出了解释。
在探究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知道高铁的构造。中国高铁采用的是标准轨道,也就是间距标准为1435毫米的铁路轨道,这也直接决定了高铁的运力。
通常来说,高铁的长度约为209米,车体宽度为3.36米,车辆高度为4.05米,编组形式为8辆编组,定员为556人。由于飞机比高铁更早面世,所以形成了以飞机为参照物的“国际惯例”,因为早期的飞机大多是单通道,每排有6个座椅,分别是A、B、C、D、E、F。其中,A和F表示靠窗,C和D表示靠走廊,B和E则表示中间位置。
但是,高铁的内部空间没有飞机那么宽敞,如果要在中间留出一条宽约1米的过道,又要在一排设置6个座位,会使内部空间变得非常拥挤,影响乘客的乘坐体验。如果只在一排设置4个座位,固然提升了舒适度,却造成了空间资源的浪费。
因此,高速列车做了折中处理,采取“3+2”的模式,在二等座车厢,每一排设置5个座位,一边为3个座位,对应着A、B、C三个字母;另一边为2个座位,只有靠窗和靠过道,没有中间位置,故而对应着D、F两个字母。
值得一提的是,一等座车厢采取的是“2+2”模式,即两边都是两个座位,没有了中间位置,因此B和E同时被取消,只剩下A、C、D、F。
(本文科普知识点由重庆市科学传播专家团成员、重庆交通大学教授彭勇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