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花果熟满园香 主题节会热山乡科技为农业“赋能添智”巫溪:高山村落的乡村振兴剪影石柱县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在石家乡建成投产潼南区:爱心人士捐款捐物 助力灾后重建我国科研人员破解水稻生殖隔离之谜 为培育高产品种开辟新路径白皮洋葱栽培技术
第06版:乡村振兴
上一版 下一版 
无花果熟满园香 主题节会热山乡
科技为农业“赋能添智”
巫溪:高山村落的乡村振兴剪影
石柱县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在石家乡建成投产
潼南区:爱心人士捐款捐物 助力灾后重建
我国科研人员破解水稻生殖隔离之谜 为培育高产品种开辟新路径
白皮洋葱栽培技术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8 月 0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石柱县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在石家乡建成投产

  本报讯 (通讯员 隆太良 杨花)配料、套袋、套盖、灭菌、装车、上架……近日,在石柱县石家乡黄龙村庙坝组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机械设备在徐徐运转,在技术员细心指导下,统一着装的务工村民在忙着装菌袋……整个食用菌生产现场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映入眼帘,标志着该基地顺利建成投产。

  “这是我公司以‘万企兴万村’为契机,总投资1040万元,于2022年在庙坝组流转了80多亩撂荒土地,建有69个标准的食用菌种植大棚,种菌面积达2.3万余平方米,打造成了目前全县最大的食用菌种植基地。”石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该公司坚持企业特质兴村、乡村禀赋兴企、村企共融兴民,拿出了“赛马比拼”精神,跑出了产业发展“加速度”。

  据了解,庙坝组海拔在1200米左右,因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在家劳动力不足,此前该组有80多亩“鸡窝地”“巴掌田”很难实现机械化作业,人工耕种劳动强度大,田地产出效益低而被撂荒多年。

  为实现“强村富民”同频共振,石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紧密结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承担国企的社会责任,结合当地地理优势,与石家乡党委政府、黄龙村“两委”经过对接和洽谈,在2022年下半年将庙坝组撂荒多年的土地流转过来,完善了“公司+村集体+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决定因地制宜发展以平菇、香菇、羊肚菌为主的食用菌产业,旨在激活“沉睡”的土地资源,以特色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该基地自2022年11月破土动工以来,在石家乡党委政府大力配合支持下,石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克服施工期间天气寒冷、雨水较多等实际困难,组织工人紧锣密鼓进行施工。到今年6月中旬,一座座大棚拔地而起,在棚内相继安装起喷淋设施、照明设备、干湿温度计等设备,并配套建起日产1万棒食用菌菌棒的生产车间。

  “食用菌种植基地和菌棒生产车间建成以来,我公司于6月下旬吸纳当地20多名村民进厂进行实际操作培训,于7月中旬开始试生产。目前,已灌装入棚平菇5万余棒,预计在8月上旬可以产出第一茬平菇。”据该公司技术员李旭介绍,种植食用菌的原材料采用玉米芯、棉籽壳、稻草节等,通过变废为宝,走上资源综合利用新路。

  为确保产业增效、村级集体经济增强、当地村民增收,石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该基地组建了工作专班,陶友福是工作专班的负责人。据介绍,该公司近期将灌装入棚60万棒平菇、2万棒香菇,并在冬季种植4亩羊肚菌,预计今年总产值在400万元左右。明年可安置当地30余名村民长期就业,灌装入棚的平菇、香菇总量将达到120万棒,并适时扩大羊肚菌种植面积,预计总产值在800万元左右,通过发展新兴产业,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为石家乡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