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大规模降雨季。如今,路面上出现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很多人认为新能源汽车的涉水能力很强,所以不用担心涉水问题。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防水等级是什么
在很多驾驶新能源车的车手看来,新能源车电池的防水等级很高,普遍能够达到IP67的水平,不像燃油车那样只要排气管一进水就得熄火。
事实上,新能源车也是汽车,不是潜艇,应尽量避免在暴雨天外出和涉水。传统燃油汽车由于发动机分为进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所以一旦发动机进气口进水,水就有可能灌入发动机导致熄火。
一般轿车车型的涉水深度大多在200~300毫米,SUV车型比轿车高一些,一些车型的涉水深度能够达到300~400毫米,还有一些专业越野车(未经过专业涉水改装)的涉水深度可以达到400毫米以上。
相比之下,因为在“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的设计上更加注重密封性能,系统发生浸水的概率很低,很多新能源汽车的涉水深度要高于传统燃油车。比如某国产品牌新能源车主流车型,官方给出的涉水深度达到了400~450毫米。
那么,“新能源车电池防水等级IP67”是什么概念呢?IP指的是一个界面对固态颗粒和液体的防护能力。其中第一个数字代表对固态颗粒的防护等级,可以理解为防尘能力,范围从0~6,数字越大防尘等级越高,也就是能防更细微的灰尘。第二个数字代表对液体的防护等级,也就是常说的防水能力,范围是0~8,数字越大防水等级越高,代表着对从垂直水滴到水底压力的防护情况。
由此看来,新能源车电池的防水能力其实还是挺高的。即便如此,在暴雨中行车也会存在很多不可控的因素,而且积水区域路况不明,若贸然涉水很可能会误入深水区,从而导致交通事故。
暴雨天气行车的常见问题
积水影响视线,可能造成底盘、电池损伤
城市道路出现积水,普遍会非常浑浊,而且即便是清澈的积水,也会严重影响肉眼观察路面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很可能路面上会有坑洼、杂物等,如果轧上或者刮伤底盘、电池,很有可能会出现严重后果。
水可能会顺着缝隙进入车内
当车辆涉水深度过高时,虽然三电系统不受影响可以继续运行,但水可能会顺着缝隙进入车内,浸湿地垫、座椅等,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处理,就有可能导致发霉、异味以加速磨损等问题。
高科技配件受损
现在不少新能源车会使用大量的高科技产品,比如各种传感器、摄像头、雷达等,这些配件在涉水行驶时也有可能浸水或被水冲击导致损坏。
车内部出现“积水区”
在涉水之后,由于车身并不是一个规则的形体,在一些部位可能会存在“积水区”,同时由于在汽车内部通风不畅的原因,积水长期不能蒸发,这时汽车的金属部件就很容易生锈,从而影响使用寿命。
因此,即便我们驾驶的是新能源汽车,也不要轻易进入积水路段。
新能源车在雨天可以充电吗
按照新国标规定,充电枪接口在插合前的防护级别是IP54,插合后则是IP55,只要确保充电枪内部和充电口内部是干燥的,就可以放心充电。
不过,有很多郊区小院的车主喜欢使用很长的接线板飞线给自己的车充电,这在下雨天会十分危险,一定要注意。
另外,充电桩可能存在由于操作不规范导致密封胶圈松动变形导致进水的情况,除了在雨天,下雪天同样会有积雪掉落引起的类似风险。因此,我们在插拔充电枪时应规范操作,如果条件允许,在雨雪天气尽量选择在非露天的充电桩充电。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