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8万家同向发力协同攻坚 数字重庆建设开局良好上半年我国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4.2%“中国天眼”首次在射电波段观测到黑洞“脉搏”重庆现代农业高科技园区“上新”促就业 重庆将集中出台9方面政策
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我国已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8万家
同向发力协同攻坚 数字重庆建设开局良好
上半年我国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4.2%
“中国天眼”首次在射电波段观测到黑洞“脉搏”
重庆现代农业高科技园区“上新”
促就业 重庆将集中出台9方面政策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8 月 0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天眼”首次在射电波段观测到黑洞“脉搏”

  新华社北京7月27日电 (记者 张泉 宋晨)我国科学家领导的国际合作团队近期利用“中国天眼”发现,著名微类星体GRS 1915+105的黑洞存在亚秒级低频射电准周期振荡现象,就像微弱的射电“脉搏”。这是国际首次在射电波段观测到黑洞“脉搏”,有望打开黑洞射电观测和理论研究的新思路。

  该研究由武汉大学天文学系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团队牵头完成,相关成果7月27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

  微类星体是银河系内由一颗中子星(或黑洞)与一颗普通恒星组成的双星系统,中子星或黑洞吸积恒星的物质,产生高温的吸积盘及相对论性喷流,是研究强引力场和相对论物理的宇宙天然实验室。GRS 1915+105含有一个快速旋转的黑洞,自发现起约30年来,该黑洞一直具有丰富的X射线光变特征和间歇性射电喷流。

  此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对GRS 1915+105开展了高时间精度的射电连续谱光变和偏振监测,发现该微类星体的黑洞存在微弱的射电“脉搏”,周期约为0.2秒。这一发现得益于“中国天眼”的高采样优势和探测灵敏度优势。

  “此次发现的黑洞‘脉搏’周期不稳定,而且大部分时间无法探测,因此称之为准周期振荡。”文章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王培介绍,研究团队还分析了黑洞喷流的复杂动力学特性,揭示了该准周期振荡现象与黑洞相对论性喷流直接相关。

  “此次黑洞射电辐射‘脉搏’的发现,对于揭示致密天体相对论性射电喷流的起源与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王培说。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