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核心承载区“科创中国”重庆区域科技服务团走进涪陵全球最大镁合金汽车压铸件在巴南试制成功让低碳技术研发跑出加速度
第03版: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加快建设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核心承载区
“科创中国”重庆区域科技服务团走进涪陵
全球最大镁合金汽车压铸件在巴南试制成功
让低碳技术研发跑出加速度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7 月 2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项目启动8年来,重庆两江新区累计签约中新合作项目45个、签约金额109.8亿美元
加快建设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核心承载区

记者 谢力

  7月20日,在位于重庆两江新区的长安汽车生产基地车间内,工作人员在新能源汽车阿维塔生产线上作业。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项目启动8年来,重庆两江新区在金融、交通物流、信息通信、航空等4大领域与新加坡不断深化合作,加快建设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核心承载区。

  截至今年5月,重庆两江新区累计签约中新合作项目45个,全市占比约18%,签约金额109.8亿美元,全市占比约43%。

  在金融领域,通过打通中新融资通道,重庆两江新区不断拓宽企业海外融资渠道,目前已累计完成融资项目40个,总融资额25亿美元。

  其中,一批具有突破意义的项目正在不断加速落地,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拓展服务范围提供了借鉴。

  2018年3月,砂之船通过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在新加坡股票交易所成功发行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这是中国中西部地区首个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REITs项目,截至目前已融资42.7亿元人民币,其中境外融资对应人民币金额约30亿元。

  砂之船集团方面表示,通过REITs上市,砂之船公司盘活了固定资产,有效改善了企业资本结构,实现轻资产转型。同时,砂之船公司在新加坡上市也可引入国际先进资产管理经验,提升企业管理运营水平,助力企业实现战略目标。

  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框架下,大量外资也开始涌入重庆的实体产业中。

  截至目前,包括渝江压铸、重庆两江节能服务有限公司、重庆联伟汽车零部件(重庆)有限公司、重庆霍洛伊德精密螺杆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企业先后获得了跨境贷款。

  双方在物流领域的合作也日益深入。

  今年6月下旬,一趟装载汽摩配件的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从果园港出发,途经钦州、新加坡,最后驶往亚丁港。这趟班列的开行,其实是中新多式联运基地运作的成果。

  中新多式联运基地位于重庆两江新区果园港国家物流枢纽,是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重要成果之一,致力于通过引入新加坡交通物流领域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打造一个专业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的多式联运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贸易集散中心,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在重庆的“新起点”。

  到今年6月,该基地仓储服务作业总量超1.1万标箱,总流通货值超16.7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果园港)班列已经实现常态化运行,今年上半年发运293班次,同比增长7.9%,不断提升重庆对“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的辐射能力。

  此外,包括中新多式联运“1+1”项目、中渝欧粮食进口分销中心、达隆国际冻品分销中心等项目先后落户两江新区。

  在信息领域,目前已有海扶医疗、金窝窝、万国数据等近50家中新企业基于中新国际数据通道开展远程医疗、远程教育、智慧旅游、智慧物流等领域的合作;在航空领域,重庆两江新区已经开展飞机保税融资租赁项目,截至目前已累计落地9架飞机租赁,货值逾5.2亿美元。

  不仅如此,重庆两江新区还在教育、医疗、数字经济等多个领域拓展与新加坡的合作范围。其中,新加坡国立大学重庆研究院已设立先进制造与材料中心、智能传感与人工智能中心、现代物流中心以及金融与金融风险管理中心4个研发中心,累计申请发明专利19项。

  重庆两江新区有关负责人表示,经过8年发展,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目前已经成为重庆两江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在该项目框架下,重庆两江新区将进一步加大与东盟地区的合作,吸引国际要素进入重庆两江新区,助推新区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局面,不断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