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实现51个超导量子比特簇态制备为软弱土强“筋骨” 保障高速公路等地基安全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率先找到癫痫发病起源 制定出防治“全球方案”他们为重庆科技创新作出重要贡献东航接收第二架C919与首架机搭档执飞沪蓉快线教育部将针对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加强科研攻关
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我国科学家实现51个超导量子比特簇态制备
为软弱土强“筋骨” 保障高速公路等地基安全
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
率先找到癫痫发病起源 制定出防治“全球方案”
他们为重庆科技创新作出重要贡献
东航接收第二架C919与首架机搭档执飞沪蓉快线
教育部将针对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加强科研攻关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7 月 1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国科学家实现51个超导量子比特簇态制备
大幅刷新世界纪录

  据新华社北京电 (记者 张泉 徐海涛)量子纠缠是量子计算加速效应的根本来源之一,纠缠比特数目的增多可使量子计算能力呈指数增长。我国科学家日前成功实现了51个超导量子比特簇态制备和验证,刷新了所有量子系统中真纠缠比特数目的世界纪录。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该研究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朱晓波、彭承志团队和北京大学袁骁等科研人员合作完成,相关成果7月12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

  “量子纠缠是量子力学中最神秘也是最基础的性质之一,同时也是量子信息处理的核心资源。长期以来,实现大规模的多量子比特纠缠是各国科学家奋力追求的目标。”潘建伟介绍,其中,超导量子比特具有规模化拓展的优势,近年来发展迅速,我国科学家在超导量子比特多体纠缠制备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这项工作将量子系统中真纠缠比特数目的纪录由原先的24个大幅刷新至51个,充分展示了超导量子计算体系优异的可扩展性。”潘建伟说,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首次实现了基于测量的变分量子算法,为基于测量的量子计算方案走向实用奠定了基础。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