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新技术产品发展新赛道长寿湖畔争第一 科普赋能谱新篇“云端”交流促7721人就业丰都220千伏变电站1号主变扩建工程完工“以案四说”警示教育反响好基因编辑技术延长甜瓜保存时间
第03版: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探索高新技术产品发展新赛道
长寿湖畔争第一 科普赋能谱新篇
“云端”交流促7721人就业
丰都220千伏变电站1号主变扩建工程完工
“以案四说”警示教育反响好
基因编辑技术延长甜瓜保存时间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7 月 1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市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巡礼系列报道
史乐峰:
探索高新技术产品发展新赛道

记者 魏星

  人物简介>>>

  史乐峰,1982年出生,博士生导师,重庆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专职研究员,重庆师范大学科研平台——智慧能源管理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重庆市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协会会员,重庆市运筹学学会理事,重庆市区域经济学会理事,重庆市市场营销协会理事(副秘书长),中国软科学学会理事,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会员,英国Cardiff大学访问学者,IEEE组织成员。

  史乐峰(右四)与毕业生合影留念。(受访者供图)

  “新能源汽车近年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重庆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史乐峰介绍,随着新能源乘用车性价比的提升,消费者对新能源乘用车接受度也逐渐提高。然而,制约纯电动汽车发展的不仅仅是充电技术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配套设施的匮乏。“这也是很多消费者在选择纯电动汽车时最担忧的问题。”

  史乐峰自2013年开始在重庆市电网公司开展博士后工作到进入重师开展教学工作以来,一直围绕高新技术产品的发展机制进行研究。针对电动汽车的市场扩散这一领域已有15年的研究历程,这也让他成为全国最早一批研究电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的先行者。

  探索 在质疑中寻找真相

  “现在来看,我国的电动汽车产业已经崛起,正在完成‘弯道超车’。”史乐峰说。而弯道超车的速度取决于每一个脚踏实地、刻苦钻研、躬身科研的科技工作者,每一项新发明、新发现,都镌刻着他们前进的步伐。他们走过的每一步,都实属不易。

  一个新事物的产生,必然会存在许多质疑。电动汽车最初投入市场时,铺天盖地的质疑呼啸而来:是否能真正实现环保?电力的产生绝大部分来自煤电!电动汽车的碳排放量是否比燃油汽车碳排放量低……面对质疑,该进还是该退?毫无疑问,史乐峰选择了前者。

  据史乐峰介绍,在电动汽车发展初期,团队就从能源自给率、温室气体排放、产业发展等多个维度做了综合分析,为决策层提供决策参考。在电动汽车推广后,又将分析的视角转移到其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哪些因素是市场用户关注的、亟待解决的。这个阶段,史乐峰团队提出了“增加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供应”来解决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技术不足的问题,还设计了“共享电动汽车”这个商业模式来增加单辆电动汽车的利用率,从而凸显电动汽车行驶成本低的优势。

  “通过这些方式,开拓了电动汽车细分市场,增强了部门、企业、组织对电动汽车发展的信心。”史乐峰介绍。

  对于史乐峰来说,面对产品从理想到落地的不同阶段,都需要他不断去求证。“在电动汽车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有很严俊的问题需要科研工作者来回答、来解决,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来呵护这个‘小火苗’。”

  机遇 在求证中获得思考

  “管理学与应用数学是紧密结合的,所有科学都与数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020年,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揭牌,作为重庆市数学领域第一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平台聚焦国家及重庆市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科学及先进制造、智能交通等产业,集聚了数学以及相关领域的科学家、行业专家,史乐峰就在其中。

  在中心的这几年,他得到了许多的锻炼和成长。据史乐峰介绍,在进入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前,虽然他的研究也涉及相关数学理论和方法,但都没对其形成系统化、深入化的思考,多数是对已有数学工具的应用。来到中心后,通过与中心同仁的交流、学习,使他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有了更深的体悟,从而让他的数学知识结构更加完善和全面。

  得益于国家应用数学中心,许多企业慕名而来寻找合作机会。

  只有和企业不断地进行交流,才能了解到具体行业和企业的痛点、难点。当然,这也深化了甚至改变了他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与理解。

  目前,史乐峰和团队专注于电力系统智能电表状态预测和主动运维的研究。

  “在项目研究之初,我们对这个智能的复杂电力计量单元的理解也是很初步的。需要不断地搜集资料,包括到合作企业去了解、现场参观电表的校检过程等,基于此我们对它的理解逐渐有了一定的积累,并产生了自己的想法。只有通过与专业人员的交流,问题才有针对性,才能形成讨论。交流的同时,我也在不断地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对具体问题进行归纳整理,逐渐对实践问题的科学内涵及所述理论体系等都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提出的一些方案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他介绍。

  对于史乐峰来说,走进市场进行调研不可小觑,压力也并非比在科研室进行研究来得少。在不断观察、交流、总结中发现问题、了解问题并解决问题,也是他自身知识面、知识储备得以扩充,交流能力、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以获得挑战与提升的有效途径。

  坚持 在黑暗中寻找光明

  科学的本质充满不确定性。因此,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挑战与机遇也是并存的。

  当下,史乐峰团队承担了国家电网总部项目,任务是建立一条算法,基于已有某设备的损坏信息,反向推断出导致该设备损坏的原因,并对正在运行的同类设备进行评估。

  相关数据不明确,关于设备损坏的直接信息几乎为零,该设备损坏的机理模型还不健全。一个问题未解决另一个挑战又出现,常用的方法屡次尝试却并不适用。

  时间花了、精力也耗尽,研究进程却并不明朗。史乐峰用“如鲠在喉、如芒刺背”来形容那一段时间的挫败与不堪。

  为了让自己沉下去,他积极和相关老师、同学经过反复多次的讨论、推敲,对所要解决的问题逐一进行分析,最终找到了适用的有效方法。在“黑暗中”长时间寻觅后,突然发现了一条可行的路,那一瞬间,他兴奋且幸福。

  坚韧的个性、较好的逻辑思维,这些品质让史乐峰在生活中同样受用。

  2018—2019年间,史乐峰前往英国访学。访学期间,由于独自一人在海外,饮食、起居等方面都遇到了一定的困难。这个过程中,他将科研的思维用于克服在海外遇到的一些生活困难,琢磨其中的一些“技术细节”,做菜,甚至理发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传承 在教学中传授经验

  2013年,史乐峰从重庆电网转战进入重师。

  “教书育人是个良心活。”对于史乐峰来说,教学生不仅要教他们钻研书本上的知识,更要教他们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

  2013年刚任教的史乐峰就建立了“小史老师学习群”,还开展了“读书日”“学术沙龙”等固定活动。

  “他善于引经据典,激发我们求知兴趣,还会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分享做科研时的所见所闻,他不仅是良师,也是我们的益友。”重庆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一位学生告诉记者。

  他会利用课间十分钟和学生们分享书籍,不限于经济管理类别,历史、哲学,甚至情节精彩的故事小说也在他分享的范畴。“阅读经典书目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读书习惯,还利于拓展事业,对提高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有很大帮助。”史乐峰说。

  除此之外,他还会组织学生每周进行“学术沙龙”,针对不同的主题,学生们可以自由发表观点、剖析问题。在史乐峰看来,无论你是什么专业,毕业后将从事怎样的职业,都需要掌握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史乐峰多次指导学生获得“全国金融挑战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能源经济学术创意大赛”等国家级竞赛等级奖。创建的“小史老师学习群”在经济管理类学生中影响深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