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环保小卫士 建设美丽大三峡“最后一课”温情满满渝中区校外培训普法宣传进校园南岸区以集团化办学助推新时代“大先生”队伍建设璧山区开展“走进奇妙昆虫世界”科普实践小课堂高校毕业生档案为何不能私自拆封科技小记者走进袁隆平母校“探索种子的一生”以研学、夏令营等名义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问题将被集中整治
第05版: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培育环保小卫士 建设美丽大三峡
“最后一课”温情满满
渝中区校外培训普法宣传进校园
南岸区以集团化办学助推新时代“大先生”队伍建设
璧山区开展“走进奇妙昆虫世界”科普实践小课堂
高校毕业生档案为何不能私自拆封
科技小记者走进袁隆平母校“探索种子的一生”
以研学、夏令营等名义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问题将被集中整治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7 月 0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技小记者走进袁隆平母校“探索种子的一生”

  本报讯 (记者 胡珊珊 蒋洧鑫)为让科技小记者感受现代科技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近日,重庆科技小记者在重庆科技小记者科技创造营的组织下一同走进西南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生物学研究中心,聆听年度课题首席科学家——夏庆友教授团队的陈玉琳主任分享种质的重要性和桑蚕的养殖发展历史以及科学应用知识。

  从蚕丝的发现应用到蚕丝的普及再到丝绸之路的发展,以及现今我国的家蚕基因的发展。随着陈主任带领科技小记者一同走进桑蚕世界,通过分享桑蚕的“一生”,了解桑蚕的特点、我国丝绸之路的发展、种质的重要性以及目前蚕丝的社会价值。

  跟随科创营导师的步伐,科技小记者们走进西南大学共青团花园。通过科创营导师的讲解,小记者们了解到,共青团花园的修建是该校共青团组织发起并积极参与修建的,体现了共青团员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勤劳勇敢、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展现了西大人勤奋务实、团结进取的精神风貌。

  随后,科技小记者每人领取了一袋种子,纷纷期待回家后体验种植的乐趣。

  小记者们来到荷花池的廊亭里,见到了西南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生物学研究中心的副教授胡文波、博士后刘践秋和刘青松,听他们讲述求学经历,了解到他们成功道路上的不易,他们如今的成就是通过努力学习、攻坚克难得来的。

  “你见过最大的蝴蝶有多大?”

  刘践秋博士用自己的手掌做对比回答道:“我见过最大的蝴蝶比我的手掌还大。”

  “在桑蚕研究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蚕的身体非常小,有很多项目的研究对眼睛的要求非常高,比如要对着很小的东西研究半天,以至于眼睛会很难受。”刘青松博士耐心地回答了小记者的问题。

  胡文波教授分享了科技小记者们十分感兴趣的骑行西藏寻找桑树王的经历。

  活动最后,科技小记者们在陈主任的带领下,来到了桑蚕实验室,看到展架上的实验器皿、看到神情专注的实验人员、看到细致入微的数据代码,小记者们深刻感受到了科研人员的不易和他们可畏的精神。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