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如何抢占车机“新赛道”清洁能源 绿色动能重温伟大红船精神 赓续百年初心使命我国最长智轨线路载客试运行中国政府援助埃及二号卫星初样星成功交付武汉大学研究团队揭示植物抗虫分子机制九龙坡率先推出医保智能监管信息平台微软称完成其量子超算路线图第一个里程碑
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重庆如何抢占车机“新赛道”
清洁能源 绿色动能
重温伟大红船精神 赓续百年初心使命
我国最长智轨线路载客试运行
中国政府援助埃及二号卫星初样星成功交付
武汉大学研究团队揭示植物抗虫分子机制
九龙坡率先推出医保智能监管信息平台
微软称完成其量子超算路线图第一个里程碑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6 月 2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武汉大学研究团队揭示植物抗虫分子机制
让水稻抗虫又稳产

  据新华社武汉电 (记者 李伟 熊翔鹤)记者从武汉大学获悉,何光存教授课题组首次鉴定了一个被植物免疫受体识别的褐飞虱唾液蛋白,揭示了水稻抗褐飞虱分子机制,对于培育高产、抗虫水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该成果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在线发表。

  褐飞虱是水稻生产中发生面积最大、造成损失最重的害虫之一,严重危害我国及世界水稻生产。“长期大量使用农药会导致褐飞虱产生抗药性。培育抗虫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环境友好的防治害虫的手段,但植物抗虫的分子机理却一直不明。”何光存说。

  课题组前期克隆了抗褐飞虱基因Bph14。本次研究以含有该基因的抗虫水稻为对象,第一次揭开了害虫取食与植物反取食的分子机制。

  研究发现,褐飞虱分泌的唾液中含有一种BISP蛋白,会抑制水稻的基础防御反应,使普通感虫植株更易于褐飞虱取食。而在含有Bph14基因的抗虫水稻中,BISP进入细胞后会立即与BPH14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而被识别,激发强烈的抗虫反应,阻止褐飞虱的侵害。但强抗性的持续激活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导致产量下降。

  Bph14是目前育种应用最广的抗褐飞虱基因,BISP-BPH14-OsNBR1三蛋白互作调控植物抗虫反应分子机制的发现是植物抗虫领域的重大进展。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