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中学 强师提质 赋能“双新”国家级示范校建设
第12版:建功新重庆 展现新作为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六次代表大会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巴蜀中学 强师提质 赋能“双新”国家级示范校建设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6 月 0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巴蜀中学 强师提质 赋能“双新”国家级示范校建设

  “蜀光计划”2022新入职教师成长营开营仪式。

  巴蜀中学第二届“中青班”开班仪式。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校长、党委副书记李潇珂。

  巴蜀中学首批博士工作室授牌暨启动仪式。

  核心提示

  教育是强国之基,教师是强教之本。

  建校九十年来,巴蜀中学一直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将人才工作作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目前,学校已建成一支观念新、业务精、师德高、科研型的一流师资队伍。

  作为首批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巴蜀中学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推进人才工作机制改革,着力全方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把培养能够面向未来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作为新时代人才强校的第一要务。

  A 精准引才 涵养人才充盈“蓄水池”

  巨海纳百川,麟阁多才贤。巴蜀中学一直积极发挥教育系统人才“蓄水池”的独特作用,坚持“用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让各类人才都能在巴蜀中学实现人尽其才、成业兴业。

  着眼学校高质量发展需要,巴蜀中学每年面向全国公开招聘竞赛型教师、紧缺型教师、教学名师,积极引进具有卓越教学水平的优秀教师。

  九十年来,巴蜀中学始终坚持以文化建设统领学校发展,逐步形成了“大雅的风格、大气的品格、大师的引领、大同的视野、大写的业绩、大爱的情怀”的文化生态,正从愿景引领、职业认同、文化氛围等方面,不断激发教师的教育情怀,让每一位教师都以赤子之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

  B 精心育才 建成人才成长“新高地”

  风正帆扬,奋楫争先。“人才强校”战略实施以来,巴蜀中学以“强培养,重引领,促均衡,抓改革,赋动能”为要义,以教师分层分类培养工作为抓手,在培育高质量教师队伍、推进高质量教师发展体系建设等方面做出了诸多探索。

  “强师计划”出台后,巴蜀中学结合校情及发展需要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并创设出独具特色的阶梯式、阶段性“耕道·立人”教师专业化发展课程体系,让老师们能在不同阶段、不同领域获得不同目标、不同课程的学习。

  “人才强校”五大板块课程,分别针对新入职青年教师、中青年骨干教职工、拔尖创新人才对象、教研室主任及教研组长和德育队伍,通过“蜀光计划”系列活动、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博士教师工作室成立等措施,加大教师分层分类培养力度,进一步提高了人才兴校的前瞻性、系统性和有效性,为教师全生命周期成长提供有效动力。

  针对教师的学术专业发展需求,巴蜀中学也不断探索、改革创新,建立起教师学术发展支持制度,组织教学名师、资深教师帮助解决教师在专业发展上的实际困难,并通过专题讲座、学术年会、教学研讨、沙龙分享、成果展示、实践演练等丰富多样的培训、学术活动为中青年教师发展提供指导,让更多教师脱颖而出。

  此外,巴蜀中学积极探索学术团队主持人制度,给予市级课程创新基地、市级精品课程、各级各类课题等项目主持人更大自主权,努力培育可持续的教研项目攻关团队。同时,巴蜀中学也优化学校政策与资源配置,以确保教学科研建设经费向一线教师倾斜,给予一线骨干教师全方位支持。

  巴蜀中学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教师培训和教科研转型升级正在迈出坚实又崭新的步伐。

  C 科学用才 点燃人才发展“新引擎”

  思想高屋建瓴,情怀深厚绵长。教师由“适任”走向“胜任”,离不开科学用才的机制。巴蜀中学从思想、制度、政策等多角度打破制约人才发展的藩篱,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切实提升创新创造的积极性。

  巴蜀中学重视政治引领,始终把教师的思想建设摆在首位,认真落实“四有”好老师标准,强化“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四个服务”等要求,完善制度机制,实现了师德师风建设长效化,构建起师资队伍建设大格局。

  巴蜀中学也充分了解教师的专业角色,洞察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通过推行教职工激励办法、建立长效学术激励机制、加大宣传表彰力度等措施,增强教师因“做事”带来的成就感、因“成长”带来的幸福感,从而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获得感与建功立业的积极性。

  同时,巴蜀中学还提倡“有为有位”的价值取向,并充分发挥榜样力量,引导教师在自身岗位上挖掘潜能、张扬个性,不断提高个人修养,丰富自己的学识,躬身践行“立德树人”育人目标,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新时代“大先生”。

  教育数字化浪潮下,巴蜀中学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与教师队伍建设的深度融合,形成了以信息化、数字化赋能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策略与实践体系。巴蜀中学通过搭建51好课网,创办巴蜀云校等举措构建起协同发展机制,实现了丰富资源的整合优化以及优质资源的跨区域流动;并充分利用大数据、5G、AI、VR等先进数字技术,扩大数字化应用场景,创新教学教研活动,为教师的智能研修和专业发展实现精准化、个性化赋能,从而帮助教师养成数字化思维,进而完成思维观念的更新和教学行为的改善,逐步成长为能够面向未来的新时代强师。

  D 用心留才 打造人才聚集“强磁场”

  教师,既是为国培养人才的中坚力量,也是学校建设不可或缺的坚强基石。

  长久以来,巴蜀中学坚持“不拘一格、唯才是举、目标评价、有为有位、简单纯粹、成长成才”的用人原则,注重营造“家”文化的归属感,全面优化教师精准服务,明确相应绩效标准,统筹学校资源,解决教职工子女读书、就医等问题,努力促进人才安身、安心、安业,为教师潜心育人创造了良好环境。

  学校每月开设“校长书记接待日”,搭建沟通“连心桥”,体现民主管理、人文管理;建成教师健身中心,为教职工开放课余锻炼放松的乐园;开展“小小巴蜀人成长营”,为教职工提供子女托管服务;设计巴蜀特色文创,送上巴蜀人独有的祝福……

  源于对温馨团结“家”文化的价值认同,巴蜀教师的内生动力在员工关爱计划的实施下得到有效激发,面对学校的各项工作,教师们都以主人翁的精神认真对待积极投入,视工作压力为动力、化辛苦为成就,在教育这条久久为功的道路上倾注着无限热爱与满腔赤诚。

  多项举措助力下,巴蜀中学教育教学成果显著。近年累计在全国全市赛课、教育教学论文比赛中获一等奖500余人次,在学术期刊发表文章500多篇,并编写各类著述400余部;一大批教师获评国家级、市级荣誉称号。

  民族振兴的希望在教育,教育振兴的希望在教师,教师培养的关键在学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巴蜀中学还将继续秉持“协作共享、专业引领、科学管理、高效服务”的态度,在传承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不断拓展资源,以教师专业标准为指导,建设面向未来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真正办好新时代人民所期盼的、满意的高质量教育。

  李潇珂 周刘波 万宇 张梦瑶 图片由巴蜀中学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