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望江:打造创新发展新高地 谱写人才强企新篇章
第06版:建功新重庆 展现新作为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六次代表大会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长安望江:打造创新发展新高地 谱写人才强企新篇章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6 月 0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长安望江:打造创新发展新高地 谱写人才强企新篇章

  长安望江办公大楼。

  “揭榜挂帅”机制激励领军人才领头干。

  科研人员通过智能控制正在进行外场试验。

  科研人员正在进行技术探讨。

  重庆长安望江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长安望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的人才工作会议精神,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始终坚持人才驱动发展,逐步构建了一套适应长安望江发展需要的战略性人才创新体系。

  建立人才集聚新模式

  配强战略科技人才资源

  长安望江围绕强军首责,提出了“建成国际领先的末端防御/轻型突击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愿景目标,大力发展智能控制等新技术、新产品。近年来,长安望江研究国内各领域高层次科技人才集聚特点,结合各地区地缘优势,打破企业传统思维,拓宽企业创新发展空间,形成了北京、深圳、重庆、南京的人才战略布局。为更好地开展战法研究、体系论证,长安望江依托北京论证及平台资源优势,设立了北京论证中心,搭建先期论证智力资源库,有效引导该公司产品立项。为更好地发展智能技术,长安望江瞄准深圳智能技术资源优势,设立了深圳分公司,同时深化与南京理工大学的战略合作,设立南京创新中心,共同筹建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推动创新技术应用和人才共建。

  通过不懈努力,长安望江在高端智力引进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在北京论证中心,形成了30余人的内外部行业专家智库。在深圳AI中心,集聚自主驾驶、智能控制等方面科技人才80余人。以某领域重点项目为契机,聚集院校科研团队20余名硕士、博士驻企联合研发设计,开创了校企合作新模式。在顶尖人才方面,长安望江围绕智能控制领域的战略部署,将某研究所1名总师级领军人才聘为深圳AI中心首席科学家。以校企项目合作为契机,聘请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为该公司某领域专业总工程师。

  构筑人才培养新平台

  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

  在配强战略科技人才的同时,长安望江大力培养“本土化”科技骨干人才,全方位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长安望江集中优势资源,聚焦实战能力,积极构建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平台,推行专业(副)总工领域技术负责制、“总师、总监”项目负责制,强化科研单位专职党支部书记“人才主建”功能,实行“领军人才挂帅重点项目,骨干人才牵头一般项目”的实战型人才培养模式,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在“实战”中练“兵”育“将”。搭建“五横五纵”职业发展体系,实施“金字塔”计划,一是做精“塔尖”,聘任专业(副)总工程师、大型项目总师。二是强化“塔身”,培养公司级领军人才200余人。三是夯实“塔基”,通过入司宣誓、“研学一体化”等方式,加强思想教育,提升职业素养,确保青年科技人才永葆活力。

  长安望江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大先进典型的选树力度,形成尊重人才、崇尚创新的浓厚氛围,全面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一是为科技人才“放权”,构建以项目为主线的强矩阵式管理模式,让项目负责人自主组建项目团队,赋予科技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二是为科技人才“松绑”,对科技人员实行“弹性工作制”,尊重智力劳动者的实际需求,变管理为服务设立项目办公室,让科技人才“少跑腿”,精心做学问、搞研究,多出成果。三是为科技人才“提速”,多措并举,实施项目工资制、全员竞标奖,推行项目跟投、对赌、成果分享等激励手段,让科技人才与项目成功深度捆绑、风险共担,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

  优化人才培育全过程

  推动企业新质突破

  下一步,长安望江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两院院士大会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全方位引进、培养、用好人才,用强大的人才动能推动企业新质突破,为把长安望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科技企业提供有力支撑。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科技人才引进方面。加强与高水平猎头公司和科技人才服务企业的沟通合作,拓展引才渠道;充分利用数字信息平台优势,建立企业内部、外部人才信息数据库,提高人才信息丰富性、精准性,提升引才效能;绘制海外人才地图,建设海外引才网络,打通与海外人才对接通道,建立与海外人才市场的密切联系。

  科技人才培养方面。一是坚定落实制定的“十四五”人力资源规划,建立企业内部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科技创新团队标准,执行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培养实施计划,科技创新团队配置实施方案,加强科研项目总工、总师人才梯队建设。二是建立健全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成长机制,将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向青年科技人才倾斜,给予更多的锻炼机会和成长平台。三是制定专项培训方案,加大科技人员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方面的培养力度。

  科技人才使用方面。一是建立健全科技领军人才“揭榜挂帅”“赛马”“军令状”制度,促进科技领军人才“有事干、想干事、干成事”。加强与兄弟企业之间的沟通协作,探索建立中央企业创新联合体人才共享机制。二是建立健全科技人才关心关爱机制,及时解决科技人才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做到想科技人员所想,帮助他们安身安心安业,不仅用事业留住人,还要用关怀留住人。三是加大前沿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力度,进一步在信息化、无人化、智能化等高精尖前沿科技方向猎寻、吸纳、培养人才。

  科技人才评价方面。进一步建立健全科技人才管理体系,优化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作用发挥机制,突出、区分、明确基础前沿研究、应用技术开发、科研成果转化等因素的量化指标及权重,如学术报告、期刊论文、发明专利、竞标结果等指标的考核评价,提升考核评价机制的导向性,促进科技人才有效发挥作用、不断激发潜力,真正做到人尽其才。

  左振东 图片由长安望江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