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科创中国”城市建设新路径构建新时期全域科普新格局实施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认真履行“四服务”职责 开创区县科协工作新局面
第02版: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六次代表大会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探索“科创中国”城市建设新路径
构建新时期全域科普新格局
实施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
认真履行“四服务”职责 开创区县科协工作新局面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6 月 0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沙坪坝区科协:
构建新时期全域科普新格局

记者 刘壹刀

  小学生在体验科学奥秘。(沙坪坝区科协供图)

  自5月以来,沙坪坝区科协以科技活动周和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为契机,持续广泛开展红岩科技志愿服务行、科学家精神宣讲报告团进校园、科普宣传“六进”等系列活动,掀起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新热潮。

  这是沙坪坝区近年来构建全域科普新格局的一个缩影。他们瞄准“科普全域化”战略目标,以持续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打造全国地方科协综合改革示范区为契机,加快科普供给侧改革提质增速,突出科普赋能、专家引领、资源整合、科普科创融合,积极推动构建“市区镇(街)村(社)四级一体、校地院企会五方联动”的全域科普新格局。

  目前,沙坪坝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18.1%,居全市首位,已连续4次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

  完善机制 共建科普场馆筑牢基层科普阵地

  沙坪坝区坚持把科普工作纳入全区‘十四五’规划、文明城市创建和打造全国地方科协综合改革示范区重要内容,纳入区委区政府年度工作任务,建立完善了区科普(纲要办)联席会、基层科协专委会及区科协兼挂职副主席等制度。  

  同时,通过三级联动建好基层科普场馆,每年市级支持、区级投入、镇街共建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分步打造“一镇街一特色、一场馆一主题”的科普场馆体系。依托公共设施,共建一批科普公园、长廊、步道等群众身边的科普设施,打通科普惠民“最后一公里”。

  此外,注重挖掘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科普资源,并积极引进科技文旅等资源,共建科普基地,打造科普活动平台。协同推进各类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大力推动驻区高校和科技企业等科普场馆、重点实验室向公众开放。

  目前,该区共打造社区主题科普馆和青少年特色科技馆17个,社区科普公园3个,共建市、区科普基地68个。

  联合联动 强化专业科普引领扮靓科普品牌

  据统计,目前沙坪坝区建有区级学(协)会、企事业科协近40个,在区市级学(协)会达34个,镇街科协22个,村社科普工作站202个。

  如何用好这些资源?沙坪坝区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牵头集聚整合西部(重庆)科学城6个区科协及百余家单位、200余名科普专家成立西部(重庆)科学城公众科学素质促进联合体,打造科普传播平台,研制科普创新产品,组织科普联合活动。

  强化科普专业力量引领示范作用,在全市率先组建了专家科普工作室、科学传播专家团、科普讲师团、院士专家进校园等专家科普团队10余个,组建科技志愿者队伍45支,注册科技志愿者4700余人。

  5月30日,在科技工作者日活动中,他们为荣获2023年沙坪坝区“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的王丹、王丽萍、龙兴明等14名科技工作者颁奖,为荣获第二届沙坪坝区“十佳科技青年”荣誉称号的方斯顿、王燚、邓君等10名科技青年颁奖,为新建的科技社团、市级科普基地授牌,增强科技工作者致力科普及创新的使命感、荣誉感。

  沙坪坝区以“线上常态宣传+线下有效覆盖”的方式,扎实推动科普资源普惠共享,除了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活动之外,还联合举办了“沙磁杯”西部(重庆)科学城创新创业大赛,并创设沙磁创新论坛、沙磁科学“答”人、科普达人秀、黄葛树下科普故事荟、探索大学实验室、小研究员讲科普等“沙磁”科普活动品牌,与此同时,常态化开展“红岩科技志愿服务行”、中小学科技节、公民科学素质大赛等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融合赋能 助推科学普及科技创新两翼齐飞

  近年来,沙坪坝区把科技资源科普化、科普资源产业化作为厚植创新土壤的重要内容,并引领各行业广大科技工作者聚焦科技创新“四个面向”,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助力打造创新驱动示范区,依托环大学创新生态圈,主动融入创客港未来科技园、拾光阁数字软件园、华宇城生命科技园以及器官智能生物制造工程研究中心、新桥临床转化中心等“三园两中心”建设。推动市区校三方共建重庆市菁英科技经济融合发展服务中心,入驻企业40余家,获评“重庆市众创空间”,牵头组建“科创中国”重庆区域科技服务团,联动开展区县行“菁准”服务,精准挖掘30余家企业科技创新服务需求,服务创新发展。

  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成都市武侯区共建全国科普示范区、“科创中国”试点城市,联合举办“资本赋能 产业共赢”推介、线上科普论坛、全国科普日等主题活动。联动开展“海智专家助力乡村振兴走进奉节”活动,解决农产品品种培优、乡村产业发展规划、科学技术难题等问题,支持驻区高校跨区联建乡村振兴学院,助力“一区两群”对口协同发展,为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主阵地、争当创新驱动排头兵聚智赋能。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