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教书育人 又科研为民巴南区中小学生科技节活动丰富多彩重庆最大人工湖绘就“人水和谐”新画卷科技创新赋能千亿级新材料产业园2023政采云重庆供应商大会成功召开
第03版: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既教书育人 又科研为民
巴南区中小学生科技节活动丰富多彩
重庆最大人工湖绘就“人水和谐”新画卷
科技创新赋能千亿级新材料产业园
2023政采云重庆供应商大会成功召开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6 月 0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市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巡礼系列报道
周鹏飞:
既教书育人 又科研为民

记者 魏星

  人物简介>> >>

  周鹏飞,1979年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硕士生导师,教学名师,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重庆市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协会会员,重庆市科技局专家库入库专家,中国人口学会理事,中国能源研究会智慧能源与产业零碳化发展专委会委员,重庆市区域经济学会理事等,担任多家期刊审稿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商务部委托项目、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等科研课题13项,主研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课题30余项,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6篇。

  周鹏飞(中)深入农户家中调研座谈。(受访者供图)

  “人口、资源、环境、能源与产业,都是着眼两个大局,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系统化研究领域。”5月23日,重庆师范大学诺大的学术报告厅座无虚席,台上经济与管理学院周鹏飞教授以“数字化农业与智慧农业”为题进行授课,台下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对于这些深奥的知识,周教授总能通过幽默的讲解让知识点变得清晰易懂。”现场一位同学告诉记者。

  多年来,周鹏飞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生动的教学风格,激发了无数学生对专业的热爱与兴趣。同时,在人口经济学、能源环境政策与管理、农业经济学、产业组织与管理等领域取得了众多科研成果。

  以社会为源 开启专业追寻之路

  重庆,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历史和自然资源。无论是品尝火锅美食、欣赏夜景、探索悬崖村落还是游览名胜古迹,都能给人留下深刻而难忘的印象。这座山水之城、美丽之地,深深吸引了研究生毕业的湖南青年周鹏飞。

  2006年,周鹏飞如愿收到了重庆师范大学的聘用书,从此与重庆这座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

  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他,见证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剧变,对农村的贫困、衰败以及人口的空心化、老龄化和环境的变迁有着切身感受。“这是我从大学本科到博士阶段一直学习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相关专业的重要原因。”周鹏飞感慨地说。

  凭着对专业的执着追求,2010年,周鹏飞前往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攻读博士研究生,进一步拓展自己在专业领域的知识与能力。

  “对于从事人口经济学和农业经济学等领域的学者来说,要获得成功,必须坚持田野调查,多去基层,多接触最基层的企业和老百姓,才能了解最真实的国情、市情和民情。”周鹏飞介绍,要处理好工学研矛盾,需要进行严苛的时间管理,要善于做好工作计划,要有强大的协调沟通能力,要有团队一起作战。

  周末少休息、假期多利用。在完成博士学业时,他先后调研了四五十家老年公寓、敬老院,白天跑调研和访谈,晚上就整理数据和写作。“那段时间工作强度特别大,有些时候每天就睡四五个小时,最后在初稿基础上还修改了七八遍,完成了28万多字的博士论文。”

  一次去彭水偏远乡村做调研的经历也令他印象深刻。山路湿滑,雨雾交加,赶到调研目的地已是深夜,周鹏飞在深山老林中冻得瑟瑟发抖。“很多报告、数据和论文就是在这样的调研中获得的。”

  2015年,周鹏飞前往北京大学开始为期一年的人口经济学方向进修课程学习。“他有着较强的学术领悟能力和宽阔的学术视野,能够捕捉到自己所从事的学术研究前沿动态。”作为周鹏飞访学期间的指导老师,北京大学教授陆杰华如是评价。

  此后的两年时间,周鹏飞对中颐生态颐养院、合展天池养老中心、璧山青杠老年养护中心等养老机构进行了细致的实地调研和访谈,并对影响老年公寓需求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了具有很强说服力的结论,撰写了《我国老年公寓发展问题研究》专著,并正式出版发行,该专著能够帮助广大读者建立对老年公寓发展的整体系统认知,是目前国内研究老年公寓市场发展的首批专著之一。  

  “纵深课题研究是为了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人口、资源和环境经济学作为新兴的交叉学科,对三者的研究将逐渐从相对独立和割裂状态,走向学科的交叉合作,形成系统完整的学科视阈和体系。”周鹏飞说。

  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问题的解决,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教学之余,周鹏飞承担了国家和重庆市重点课题研究。主要研究社区营造与精准脱贫的契合机理,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思考乡村治理结构和关系上的重塑,自下而上激发贫困地区的内生发展动力。

  其间,他深入贵州、云南、四川、湖南、甘肃和重庆彭水、酉阳、秀山、石柱、綦江等地开展调研,发表了关于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产业扶贫效率、可持续能源投资以及环境规制绩效测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21篇,多篇文章在CSSCI/SCI/SSCI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其中《深度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测算及时空演变分析——以三区三州为例》一文入选《中国减贫的理论与实践:脱贫攻坚研究优秀成果选编》一书,《乡村振兴情境下民宿扶贫的内在机理与优化路径思考——来自巴渝民宿的案例实践》一文入选《重庆脱贫攻坚金点子征集活动优秀作品集》,获评一等奖。

  2019年,周鹏飞选取全国193家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了深入的线上调研和线下访谈,调研我国重点企业集聚发展与“走出去”的现状和问题,最终形成了“产业集聚与‘走出去’:中国境内外园区发展研究”课题报告。

  这份研究报告为探索参与园区建设运营、优化投资促进机制,提供了决策依据,被商务部投资促进局和重庆市有关部门采纳推广,并获商务部商务发展研究三等奖。  

  “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  

  教学和科研是密不可分的,在做好学术科研的同时,周鹏飞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

  “教育是育人而非制器。”这是周鹏飞的座右铭,他将热爱、忠诚和敬畏铭刻在教育事业中。

  听闻学生家人生病,他立即提供资金援助;面对学生胆怯与自卑,他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其交谈,鼓励和指导学生自信地面对自己。即使学生毕业已久,他也会保持联系,关注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动态。

  “周教授不仅在学习上关心我们,还在生活上关照我们。”谢承红同学说,有一次因感冒旷课,周鹏飞主动找到他,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把课给补上了。

  在重庆师范大学,周鹏飞一直担任学生创新创业兴趣小组的指导老师,经常出席学生赛事活动,指导学生参加各类专业赛事,取得了30余项好成绩,使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

  上课之余,他还主持教育部、市教委和重庆师范大学多项教改课题,主要围绕“本科生导师制”和“专业实践教学对接人才培养”领域开展,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基地也落地学校,研究报告的政策建议也进入到了实践层面。在他的指导下,学生参加各类专业赛事获全国奖、省部级奖和校级奖励20余次。同时,他还主编了2本专业教材,4本教材为副主编。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