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物简介>> >> 张功国,正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中邮信科集团重庆信科通信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重庆市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协会会员,重庆市电子学会、通信学会会员,重庆市物联网协会理事,重庆市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副会长。 主要从事信息通信网络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系统集成工作,以及信息通信新技术工程应用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部分被CPCI、EI收录,参与地方标准规范编制1项,拥有多项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主持省干传输网、数据网、政府信息化项目咨询、设计、系统集成数十项,项目荣获全国优秀设计成果奖、重庆市优秀设计奖、优秀咨询成果奖十余项,重庆市勘察设计协会“重庆市第二届优秀青年设计师”,重庆市电子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十佳)。 |
 |
张功国在西藏阿里地区开展网络质量测试。(受访者供图) |
“一日西藏行,一生高原情”,每当回忆起在西藏的岁月,张功国总是思绪万千。
2001年,24岁的张功国从重庆邮电大学毕业进入重庆中邮信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信科”,原重庆重邮信科股份有限公司),加入到推进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的研制及终端核心技术的开发及产业化和通信建设组建的信科,跟随前辈的足迹,投身到西藏通信建设的浪潮中。
20多年来,张功国同信科人一道,把青春和热情献给了西藏通信建设事业。他说,2023年是信科踏上雪域高原通信建设征程的第三十个年头,将一如既往地为西藏的通信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目前,西藏正加速“数字西藏”建设,不断提升边疆信息通信覆盖,加快5G、千兆光网和绿色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建设,信息“大动脉”正赋能雪域高原高质量发展,“数字”正给高原百姓的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用坚韧书写别样青春
如果说,铁路让雪域高原由“天堑”变为“通途”,那通信则为青藏地区铺就了“天网”。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为了赶上全国通信大发展的速度,西藏通信建设如火如荼。1993年,信科人从山城重庆第一次踏上那片神奇的土地,参与全长340公里的世界屋脊第一条通信光缆——拉萨至山南、日喀则光缆工程建设,天蓝、地阔、山高,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
初入西藏,张功国的确感受到了高原雪山天高地阔的纯洁圣灵,但更多需要面对的是高山、沙漠、草原和冰川峡谷构成的复杂多变地貌,给通信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带来了困难。
“西藏的冬天可以真切感受到冻得掉渣的冰冷,进入冻土期,施工无法进行,因此通常在最冷的季节开展通信勘察设计。大雪封山,我们一行人徒步26天才到达项目所在地。”张功国回忆道,他们需要翻雪山、过田间,扒开雪地寻找石头做标记,等雪融化后,施工人员才能找到标记位置进行施工。勘察期间,连续20天都没有办法洗澡,高原海拔高、气压低,明明水已经沸腾但泡出来的方便面却经常是夹生的,到现在闻到方便面的味道就想吐。有时迎风勘察途中,急骤的风刮过,会感觉好似无法呼吸,甚至有时候只是登上一二十米的小山丘便会喘得厉害……
当问到是怎样的信念支撑他坚持下去时,张功国说:“正如前辈们讲述的,更多的是一种使命感,真正踏上那片土地,无论是一口一个‘专家’的称呼,和充满仪式感的洁白哈达,还是桌上珍贵佳肴,都能感受当地同胞对通信、对通信人的重视与期待,那是对跨越信息鸿沟、走向美好生活热切的希望。”
如今,信科人在世界屋脊上的耕耘已有30年。30年以来,信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重庆、西藏、新疆、四川……到现在覆盖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以及走出国门覆盖东南亚多个国家;30年以来,从通信网络到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从敷设西藏第一条光缆到珠峰通信保障,到承接拉萨城市基础设施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30年,信科人由青涩变得沉稳,又由沧桑变得青春,一茬又一茬的年轻人延续前辈们对雪域高原的坚守,将最美的青春年华奉献在这片多情的土地上。
张功国说他有幸见证着西藏通信事业的发展与进步,细数着藏区人民日益增加的幸福生活。而在那片土地上的使命,也成为了他多年来矢志不渝扎根通信建设的信仰,让他坚定走在信息通信路上。
技术创新路上的执着追求
躬身一线的经历、信息通信行业的飞速发展让张功国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能力。凭着对专业技术的执着追求,2005年,张功国返回重邮通信工程学院电子与通信专业进行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习。
“在快速发展的市场环境中,技术掉队可能导致企业被市场淘汰,管理者要迅速了解技术的本质和市场的需求。”张功国说。
每种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都会在实际场景中产生新的问题和挑战。例如,无线通信在容量上会面临瓶颈,频率也容易受到干扰。张功国通过形象的例子向记者解释了这个问题:“如果通话过多,话务就会像堵车一样拥堵不畅。”
在从3G到5G的技术演进中,一个主要的问题是网络拥塞。由于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移动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网络带宽变得更加紧张,导致数据传输速度变慢,甚至出现网络拥塞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不断地扩容和升级网络设备,以提供更好的网络连接和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因此,张功国与所在的重庆邮电大学通信新技术应用研究所的老师和学生一道,组织了5G通信系统容量提升、弱覆盖场景下D2D通信技术的研究等一批技术研究课题,有效地提升了网络规划效率和前瞻性,同时开展了多年的数据挖掘算法研究,在互联网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作为一个有技术背景的管理者,他需要具备深厚的技术功底和广阔的业界视野,对技术和行业的发展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把握能力。
当“互联网+”和“5G+”等新技术的出现,物联网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然而,随着新技术的运用,也产生了新的问题,其中通信技术协议是一个关键问题,只有两个技术协议相互对等,从而顺利实现物联互通。新建一张网络的成本是很高的,为了解决实用性的问题,张功国带领研究生开展研究,在国内物联网兴起的初期形成了“窄带物联网(NB-IoT)与TD-LTE网络联合规划方法”,最终成果被EI收录,为行业内开展相应研究提供了借鉴。
物联网技术协议的设计相对简单,没有进行充分的封装和保护,很容易被黑客攻击。张功国幽默地说:“就像电影中那些‘酷’而‘炫’的黑客们总是能够通过‘黑’掉红绿灯系统等方式来展示他们的技能。”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可能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保护物联网技术协议的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为此,自2018年起,张功国带领科研小组从数据挖掘算法的研究转向了物联网安全研究,将区块链算法应用到智能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的智能系统中,并形成了一批专利成果。
家国情怀的使命传承
“经师易遇,人师难遇。”除了传授技能,他更愿意与学生们分享自己的人生感悟,告诉他们前辈们是如何在雪域高原开拓一片天地,分享该以怎样的心态迈向职场等。
“科技是向善的,当你选择这个行业,你的初衷应该是造福老百姓。”“我们在学校里学知识、长本领,从业后又将它们传递给下一代,更多地回馈社会。”对于张功国来说,“家国情怀”是一个人立足行业、立足社会最基本的情感基础。
作为我国数字通信发祥地——重庆邮电大学走出的企业,从重邮信科到校企改革后的中邮信科拥有着强大的创新基因,从参与研制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到世界第一款TD-SCDMA(TSM)手机样机、世界上第一颗0.13微米工艺的TD-SCDMA基带芯片以及后续推出3G/4G手机基带芯片、率先推出TD-SCDMA HSDPA数据卡供货中国移动服务2008北京奥运会……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技术发明二等奖,多项省部级奖项,承担100余项国家重大专项及省部级重点项目,出版多部学术专著,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信科人一直奔跑在创新求索路上,一直坚守着自身最纯粹的使命,并以此为指引,驱动着他们不懈努力,“创见”未来,缔造美好。
从1997年踏入重邮的大门,如今,张功国仍担任着重庆邮电大学研究生校外导师,并逐步转向在安全可靠的通信技术新方向研究领域开展探索和研究。“带领一项技术落地,带领一批应用造福于民,带领一批学生去推动技术进步。”他对未来寄予更多的希望。而张功国正是万千信科人中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