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建路桥凭创新承建多项“重庆之最”国内首次应用卫星遥感开展输电线路三维巡检重庆科技报表彰2022年度通联工作优秀通讯员去年重庆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6.14件全市首个从事地球科学基础研究的重点实验室成立8部门发文推进IPv6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
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电建路桥凭创新承建多项“重庆之最”
国内首次应用卫星遥感开展输电线路三维巡检
重庆科技报表彰2022年度通联工作优秀通讯员
去年重庆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6.14件
全市首个从事地球科学基础研究的重点实验室成立
8部门发文推进IPv6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4 月 2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注世界知识产权日

去年重庆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6.14件
较2021年增长22.1%

  本报讯 (重庆日报记者 张亦筑)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2022年重庆市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新闻发布会。重庆日报记者从会上获悉,2022年,我市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6.14件,较2021年增长22.1%,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48件,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0.8%。

  全市授权发明专利1.22万件、PCT专利申请451件

  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何大伟介绍,2022年,我市知识产权创造水平稳步提升,全年授权发明专利1.22万件、实用新型4.66万件、外观设计0.77万件。国际专利(PCT)申请451件,同比增长14.7%。有效注册商标总量80.66万件,较2021年增长8.67万件。地理标志总量295件,驰名商标总量162件。全年普通作品登记17.02万件。

  同时,全年认定登记技术合同6919项,其中涉知识产权合同249项。新增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43.26亿元,惠及企业2403家。

  此外,我市累计办理知识产权保护公证事项1.56万件,“行本·公证链知识产权保护平台”累计存证1.04亿条。

  据悉,2022年,我市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在政策体系方面,比如,市委、市政府印发《重庆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纲要》,从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等6个方面部署了18项重点任务。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高价值发明专利质量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4年)》,明确13项工作举措和8项扶持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还设立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工作站8家,“知识产权综合保护联系点”100家,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21家,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更加完善。

  行政执法查办专利、商标和地理标志违法案件1005件

  2022年,我市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持续增强,全市各级有关部门严查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切实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知识产权合法权益。

  在行政执法方面,全市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办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740件,查办专利、商标和地理标志违法案件1005件,案值达2600余万元。

  市版权局会同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开展“剑网”“秋风”专项行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9.8万人次,检查市场主体3.7万家次,查处侵权盗版案件135件,其中刑事立案2件。

  “版权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市委宣传部(市版权局)在冬奥版权保护、青少年版权保护和打击院线电影盗录传播方面采取了有力措施,在有关部门的协同配合下,加大执法保护力度。”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马然希介绍。

  比如,在院线电影侵权方面,我市某县的一家影院,作案人在现场隐匿录制电影播放过程,然后在网上传播并非法牟利。在对相关证据固化后,经过两轮法院审理,最后确认该作案人因侵犯著作权罪,被判处一年有期徒刑,并处以5.5万元罚款,没收5.45万元违法所得。

  “这样的案件是比较典型的,我们也呼吁广大市民使用正版、拒绝盗版,同时也正告企图通过侵犯版权来牟利的人,违法必究。”马然希说。

  另外,重庆海关采取知识产权保护措施121次,扣留侵权货物10.07万件。举行侵权假冒伪劣商品集中销毁行动,销毁侵权假冒伪劣商品50万件,重量超过130吨,货值5000万元。

  重庆海关总工程师蔡金生介绍,通过开展“龙腾行动2022”,知识产权海关保护领域和范围更广,2022年对输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铁路通关物流开展重点查验,先后查处一批涉及外观设计专利、著作权、重大体育赛事标志标识的侵权货物;重点关注汽车配件与消费类电子产品,累计查获逾万件出口侵权车灯、手机配件、充电器等关系消费者人身安全的假冒商品;加大对国内自主知识产权企业培塑力度,密切与企业沟通,开展个性化指导与服务,2022年重庆共有37家权利人就94项知识产权进行了海关备案,备案规模位居全国海关前列。

  40件案件判赔超过100万元、4件超过1000万元

  据悉,在司法保护方面,全市公安机关开展“昆仑2022”专项行动,共破获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刑事案件385起,1起案件受到公安部通令嘉奖,侦破公安部督办案件15起,6起案件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市公安局副局长冯勇表示,“昆仑2023”专项行动已于2月启动,全市公安机关将聚焦营商环境、创新发展、文化繁荣,重点打击危害各类市场主体品牌权益的假冒商标类犯罪,危害科技领域的侵犯商业秘密、假冒专利等犯罪活动,危害文化领域的盗版图书、计算机软件、网络文学、影视音频等侵犯著作权犯罪,切实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市高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夏红丽介绍,全市法院共受理一、二审知识产权纠纷案件21412件,审结20224件。

  为增强权利人司法获得感,全市法院加大侵权赔偿力度,全年共有40件案件判赔超过100万元,其中4件超过1000万元;加强关键核心领域技术保护,妥善审理涉5G通信、机械、化工、电子等技术类案件,充分激发科技创新的活力;加大惩罚性赔偿适用,严格规制假冒华为、宝岛等知名商标侵权行为,助力品牌强国建设;聚焦新业态新类型案件审理,通过审理“云控”软件案、关键词拦截流量案等,引导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另外,全市检察机关共受理知识产权刑事案件179件416人,办理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14件, 办理知识产权公益诉讼16件。

  市检察院副检察长陆军表示,今年,全市检察机关将全面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履职改革,健全与公安、法院、市场监管、知识产权、版权等部门的协作机制,畅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双向衔接。深入推进川渝等跨地区知识产权司法协作。充分发挥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知识产权检察保护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努力实现对市域科创平台检察保障全覆盖。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