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职教构建“学以致用”新生态香港科研团队首次在中国水域发现箱形水母新物种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重庆)注册量突破200亿占领固态电池生产“桥头堡”重庆高速路首次采用3D智能摊铺技术我国三熟制短生育期油菜育种获重大突破三人领航 无人机产业集群“起飞”
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永川职教构建“学以致用”新生态
香港科研团队首次在中国水域发现箱形水母新物种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重庆)注册量突破200亿
占领固态电池生产“桥头堡”
重庆高速路首次采用3D智能摊铺技术
我国三熟制短生育期油菜育种获重大突破
三人领航 无人机产业集群“起飞”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4 月 2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国三熟制短生育期油菜育种获重大突破

  据新华社南昌4月17日电 (记者 熊家林 陈春园)我国完全自主育种研发的油菜新品种“中油早1号”16日在江西省万安县示范点现场测产,油菜籽亩产达175.7公斤,含油量达44.16%,生育期约169天,创造了三熟制模式下短生育期油菜高产纪录,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17日对外公布了这一喜讯。

  我国植物油自给率仅30%左右。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推行稻油轮作,大力开发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鲁剑巍说,耐迟播、耐寒、早熟特性的短生育期油菜新品种缺乏,已成为制约我国冬闲田有效开发利用、保障粮油安全的突出短板。

  针对这一难题,中国农科院油料所王汉中院士团队历经6年技术攻关,选育出了短生育期油菜新品种“中油早1号”。该品种克服了高产高油与短生育期矛盾,具有迟播下苗期生长势强、冬前不早花、冬后长势稳健、抗倒性和抗病性较强、成熟期一致和适合机械化收获等特性,在北纬27度生育期170天左右,越往南方生育期越短,为破解南方冬闲田三熟制生产瓶颈提供了突破性品种支撑。其中,在广西柳州市柳南区示范点生育期仅156天。

  “以亩产175.7公斤、含油量44.16%估算,推动‘中油早1号’等短生育期油菜品种在我国冬闲田区域应用,每年可实现增加油菜籽1124.5万吨左右,增加菜籽油供给496.6万吨左右,使我国食用植物油自给率提高12个百分点左右。”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菜遗传育种研究室副主任王新发对记者说。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