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做那只迷途的候鸟》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在重庆开赛建设群众满意的多功能社区科普大学南岸区老科协举办“专家院士进校园”活动万盛科技馆开展“国防力量”军事主题科普展重庆鲁能巴蜀中学举行15周年办学成果展重庆市两江育才中学开展川剧进校园活动青少年的“心事儿”如何解
第05版: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别做那只迷途的候鸟》
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在重庆开赛
建设群众满意的多功能社区科普大学
南岸区老科协举办“专家院士进校园”活动
万盛科技馆开展“国防力量”军事主题科普展
重庆鲁能巴蜀中学举行15周年办学成果展
重庆市两江育才中学开展川剧进校园活动
青少年的“心事儿”如何解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3 月 3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进重庆社区科普大学
巴南区把社区科普大学建设融入基层全面建设之中
建设群众满意的多功能社区科普大学

记者 刘代荣

  巴南区花溪街道红光社区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巴南区科协供图)

  “3℃贮藏的包装熟肉禽类产品采用巴氏杀菌的,保质期一般为7至30天。”3月22日,一堂有关食品安全知识的讲座正在巴南区科普大学龙洲湾街道龙海社区教学点举行。

  当天讲课的是巴南区农技协联合会会员、重庆雨萱居家庭农场负责人张建,她授课的题目是“食品安全知识知多少”,几十名来自该社区的学员听得津津有味,学员们不时就自家熟食的保存时间与方法向授课教师提问,台上台下互动产生了良好的科普效果。

  这是巴南区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授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巴南区高度重视社区科普大学建设,主动作为,积极创新,统筹谋划,把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建设与社区全面建设融合起来,形成了与公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基层治理等齐抓共管、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巴南区科协党组书记、主席林杰介绍。

  巴南区社区科普大学自2013年创建以来,教学点从最初的25个发展到目前的59个,基本实现镇街全覆盖,仅2022年度就完成开课1418节,为助推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优化教学管理

  社区科普大学作为一项面向基层群众的公益性科普组织,教学管理直接决定着办学质量。

  “紧贴社区居民需求,抓好课程内容设计、课堂组织与管理,努力把社区科普大学办成居民满意的科普活动教学基地。”巴南区科协相关负责人说。

  为此,巴南区科协印发了《重庆市社区科普大学巴南分校教学点建设管理办法》,明确和细化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学管理服务、资金发放、监督管理等方面的措施。

  在课程设置上,坚持以满足群众的需求为目标,按照专业类别分为卫生健康、农业技术、科学教育、科技创新、综合服务等5个方面。年初由基层科协征集“需求表”,授课教师公开“课程表”,“两表连线”,精准对接,精准科普。同时,对各教学点进行年度工作评估考核,并按30%比例评出优秀等级,确保了教学质量。

  在优化教学管理服务方面,明确各教学点自行开展教学、管理服务、资料收集归档等工作。按照“四化八有”的标准打造示范教学点,适时开展教学工作培训会,有力推动全区社区科普大学建设管理持续向好发展。

  3月20日,记者在龙洲湾街道龙海社区教学点看到,龙海社区教学点规章制度、课程安排表、学员登记表、学员证等资料一应俱全、规范有序。

  配强师资队伍

  “我们教学点的授课教师,都是从全区遴选的优秀科普志愿者,来自卫生、应急、科研等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巴南区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

  巴南区科协先后聘请了科技社团人员、科技志愿者、基层科协“三长”、医务工作者、科技教师等1000余名科技工作者,加入社区科普大学教师队伍。同时,成立科普讲师团,面向全区公开征集科普讲师,经过推荐、政审、遴选、培训程序,优选232人加入科普讲师团,配备到全区所有镇街,作为社区科普大学师资力量的补充。

  巴南区科协与九三学社签订合作协议,联办科普课堂,利用九三学社科普专家人才优势,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教学服务。

  “受聘的科普讲师,实行动态管理,适合的留用,群众不满意的就解聘。”巴南区科协相关负责人说。

  各教学点建立起了评课、评价等制度,由听课群众打分,评价结果作为奖优劣汰依据,根据评价结果2022年解聘了12人。

  与此同时,巴南区科协还建立起了奖励机制,对优秀科普讲师给予奖励。2022年举办首届科学传播专家选拔赛,评选出十佳科学传播专家、十佳科普讲师,进一步提升了社区科普大学教学质量。

  丰富教学内容

  “来参加科普大学学习的居民,大多数都是老年群体、青少年群体,如何让他们听得懂、学得会,是检验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巴南区科协相关负责人说。

  在教学内容上,他们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围绕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心理健康、垃圾分类、应急科普、科技前沿、安全生产、灾害防治等热点问题,根据群众所需采取“菜单式选课”,不断丰富课程内容。

  同时,各教学点结合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食品安全宣传周、防灾减灾日等重要节点,积极开展科普报告、讲座、参观、游览、文体活动等多种形式科普活动,系统化地将科普教育和科普活动结合起来,加大科学普及教育的效果,增强居民科普获得感、幸福感。

  在巴南区花溪街道红光社区教学点,该社区党委书记杨超担任教学点负责人,依托辖区内共驻共建单位共同办好教学点。目前,该教学点建有32米的科普宣传栏、科普宣传展板,400多平方米的科普服务站,能容纳100余人的教室。

  红光社区教学点在抓好常规教学的基层上,还对青少年、妇女、残疾人、慢病群体等的不同需求,分别打造了“社区慢病协会”“坝坝龙门阵”“道德文化长廊”等特色品牌活动,该社区曾荣获“全国科普示范社区”。

  巴南区鱼洞街道下新新社区教学点,在教学中针对辖区居民体育爱好者较多的情况,组织开展社区文体活动科普教学,聘请体育方面的专家介绍正确的健身方法,赢得了社区居民的好评。

  助推基层治理

  咚、咚、咚!“李阿姨,李阿姨,吃早饭了吗?”

  “吃了,谢谢你们!”

  这是发生在巴南区龙洲湾街道龙海社区一居楼的一幕。敲门的是龙海社区教学点的何顺奎、张占江两名学员。

  “敲门行动,是我们龙洲湾街道龙海社区教学点助老服务的一项内容,主要是查看独居老人有无意外发生。”巴南区龙洲湾街道龙海社区党委书记、龙海社区科协负责人李自玲介绍,近年来,龙海社区科协积极创新,以社区科普大学为载体,在提升辖区居民科学素质的同时,成功探索“学员”变“五员”的社区科协参与基层治理工作新模式。

  据了解,龙海社区有6个居民小区,居民人数达3万余人,“让教学点学员参与基层治理工作,不仅提升了居民科学素质,而且建立了和谐的邻里关系,实现了多年来辖区民居无上访、无重大刑事案件,走出了一条科协组织融入基层治理的新路子。”李自玲说。

  做“科普宣传员”,让学员把在教学点掌握的党的最新政策、科普知识等内容,及时传播到身边的朋友、家人、邻居中,打通了科普宣传“最后一米”。

  做“民情信息员”,社区科普大学班干部通过每周一次的上课平台,收集学员带来的社情民意并汇总到社区,帮助社区及时了解群众呼声,搭建起了畅通民意、关注民生的“连心桥”。

  做“文明劝导员”,以社区科普大学为平台,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阵地,以学员为志愿服务骨干力量,开展交通、卫生等文明劝导,为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做“邻里调解员”,组织区司法局、区法院等单位专业人士开展科普讲座和培训,把学员培育成矛盾调解员,帮助调解各小区矛盾纠纷,创造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的和谐新局面。

  做“助老服务员”,在学员中组织志愿者,针对独居老人、空巢老人、残疾人、高龄老人等特殊群体,开展关怀走访,在看病配药、生活保障等方面提供贴心帮助。

  目前,龙海社区教学点共发展“五员”学员2000余名,先后收集居民意见35条,调解矛盾纠纷237件次,解决40余名孤寡老人的急需事、烦心事、求助事。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