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在对江豚同步监测时发现较大江豚群体。当作业船行至铜陵市胥坝江段时,大约30头野生长江江豚争相跃出水面,其中还能看到母子豚的身影,呈现出自然生态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
长江水好“豚”先知
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武汉白鳍豚保护基金会理事长王丁介绍,长江江豚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长江特有淡水鲸豚类动物,被誉为“水中大熊猫”,对水环境要求较高;长江江豚处在整个长江水生动物食物链的顶端,江豚的生存状况是长江生态环境质量的“显示器”。可以说,长江的水环境怎么样,江豚的数量说了算。
近40年,长江江豚数量一度急剧下降。20世纪90年代初,长江还有约3600头江豚,2006年就锐减至约1800头,到了2012年,仅剩下约1045头。三次长江科考统计的数据结果都是大幅下降,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担忧。
身材娇小的“微笑天使”
说起鲸豚类动物,可能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海豚,毫不夸张地说,海豚的大名早已经传遍了千家万户,孩子们对关于海豚智慧与各种行为的故事更是耳熟能详。
从分类学角度看,江豚和海豚算是亲戚。它们都来自鲸目,不过,“江豚”隶属于鼠海豚科江豚属,而“海豚”是对海豚科动物的统称,它们是两类完全不同的物种。江豚大名里虽然有个“江”字,但其实大部分成员都生活在海里。生活在淡水里的江豚只有一种,即长江江豚。
长江江豚是中国特有物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已在2013年将长江江豚列为“极度濒危”级。在我国,长江江豚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长江江豚头部钝圆,口角45度上扬,似在微笑,有着“长江中的微笑精灵”“微笑天使”等美称。另外,长江江豚的口周围没有能活动的口唇,因此它们的微笑会紧紧地伴随一生。长江江豚口内有上下两排短小,形似铲状的牙齿,虽然不用于咀嚼,但也能牢牢固定住猎物。
与海洋里体形庞大的鲸类不同,适应河道生活的长江江豚体型甚是娇小。长江江豚成年体长平均1.2~1.6米,体重50~70千克,寿命约20年。它的头部较短,近似圆形,额部稍微向前凸出,吻部短而阔,上下颌几乎一样长,牙齿短小,左右侧扁呈铲形。前5个颈椎愈合,肋骨通常为14对。身体的中部最粗,横剖面近似圆形。
论比例而言,长江江豚的鳍肢倒是很大。江豚背脊上没有背鳍,鳍肢较大,呈三角形,末端尖,具有5指。尾鳍较大,分为左右两叶,呈水平状。后背在应该有背鳍的地方生有宽3~4厘米的皮肤隆起,并且具有很多角质鳞。全身为蓝灰色或瓦灰色,腹部颜色浅亮,唇部和喉部为黄灰色,腹部有一些形状不规则的灰色斑。一些个体在腹面的两个鳍肢的基部和肛门之间的颜色变淡,有的还带有淡红色,特别是在繁殖期尤为显著。
江豚眼睛不大,直径约2厘米,仔细观察,在眼睛的后方5~8厘米处,各有一个形似芝麻粒的小孔,那便是长江江豚的外耳孔。位于头部顶端的外呼吸孔(即鼻孔),关闭时是一个半月形的裂隙,长度约为3.5厘米,其内侧有活动的瓣膜,可以防止水进入鼻腔,出水呼吸时张开。
江豚是哺乳动物
虽然江豚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动物,经过千万年的演化它看起来更像是鱼,但是,江豚归根结底还是一种哺乳动物,而且江豚平均体长1.4米,平均体重60千克,它有着比较浑圆的身体,头部也非常的圆润,身上无毛,光滑。
古人在描述一种动物时,通常会用已知的动物做类比,而在已知的动物中古人最熟悉的无疑就是家禽和家畜了,在众多的家禽和家畜中,能够满足身体浑圆、头也圆润的,而且体表毛发较少的,似乎只有猪了,所以江豚就有了“江猪”的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