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2年永川区全国科普日启动仪式。 永川区科协供图 |
近年来,永川区通过推进科普基础建设、统筹区域资源、深化科普品牌等措施,实现全域科普,全区科普氛围浓厚,成功入选了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区。
“软”“硬”皆抓夯实科普基础
古语有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永川区科协深知想要科普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基础建设就一定不能落下。这个基础建设既包括硬件上的科普阵地建设,也包括软件上的科协组织建设。
“科普基地创建是科普工作的重要载体之一,是为公众提供科普服务的重要平台。”永川区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科普基地的创建对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永川区内有中国集成电路创业史陈列馆、规划展览馆、博物馆、重庆野生动物世界、科创学院机器人科普教育基地、儿童医院生殖健康教育展览馆等综合性科普场所,区科技馆列入永川区“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有镇街、村、社区科普活动室289个,科普活动站、栏、员实现了全覆盖。有各类科普教育基地、科普示范基地50个,重庆市十佳农村科普基地1个,建成卧龙凼社区、火车站社区、张家坡社区、黄瓜山村科普馆。
健全的组织是顺利推进各项科普工作的重要保障。
“永川区科协要不断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全面提升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肩负起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桥梁和纽带的职责,真正把各级科协组织建设成为‘科技工作者之家’。”这是永川区相关领导对永川区科协组织建设的深切期望,也是永川区科协一直以来努力奋斗的目标。
如今,永川区科协独立建制,全区23个镇、街道办事处建立了科协组织并完成换届,“三长”进入镇街科协领导班子。全区有23个区级学(协)会,8个企事业科协和44个民政局依法登记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32个科普示范基地及20个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261个村(社区)建立了科普工作站,配备了科普宣传员,切实建立、健全、完善了区、镇(街)、村(社区)三级科普网络。
联合协作整合区域资源
“如何更有效地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整合区域内资源,利用各种渠道、各种平台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科普活动是永川区科协给出的答案。
2022年5月23日至27日,永川区人民政府主办,永川区科技局、永川区教委、共青团永川区委、永川区科协、永川区关工委等单位承办的“2022年永川区科技活动周科普进校园活动”走进兴龙湖中学。
活动现场布置了弘扬科学精神、视力健康、卫生健康、应急防疫等内容的科普展板,同时以公共急救体验、智能机器人体验、3D打印科普、口腔健康体验、生命健康体验、视力健康科普、非遗草木蓝染、非遗陶艺体验、剪纸体验、木刻版画、野生动物标本科普展示及讲解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带来了集感官和体验于一体的科教盛宴。
来自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员耐心地为学生讲解了科普知识。比如在公共急救体验活动中,永川消防科普基地的消防员们为学生们带来了现场火灾逃生知识,让学生学习掌握正确的逃生方法;同时进行消防设备展示,让学生体验穿着消防服的感受。“全副武装”的学生们纷纷表示:“消防服很重,消防员非常不容易!”
众人拾柴火焰高,2021年以来,永川区科协与区科技局、区教委、区卫生健康委、区关工委等部门合作,充分利用中国集成电路创业史陈列馆、规划展览馆、博物馆、重庆野生动物世界、科创学院机器人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儿童医院生殖健康教育展览馆、重庆云谷大数据展览馆和党群活动中心、街道社区科普活动室、学校等各类科普教育资源面向社会、面向群众、面向青少年开展宣传活动,大大推动了永川区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此外,永川区科协还积极开展“科普中国”App等应用的推广,建立“永川科协”公众号,在“永川科协”微信公众号设置《科普重庆》专栏,链接“科普中国”App,印发有“科普中国”字样的环保袋10万个,建成社区科普e站24个、科普网络书屋261处。科普文化重庆云终端开机率达100%。建立LED科普宣传屏51处。组织参加第四届、第五届重庆市公民科学素质大赛网络赛,“碳达峰、碳中和”线上科普知识竞答;举办永川区第四届、第五届公民科学质大赛。科普中国信息员注册21064人,注册人数达到本区常住人口2.1%;“科技志愿服务”平台注册志愿者2521人,累计传播科普知识152930次。
突出重点 深化科普品牌
2022年6月29日,由永川区科协、区科技局主办的永川区第五届公民科学素质大赛在子庄小学举行。
本次大赛以“热爱科学 崇尚创新”为主题,围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重庆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等政策,《公民科学素质问答与测试》《科技热词、新词知多少》等系列丛书内容以及科学家精神、生态环境、防灾减灾、卫生健康(疫情防控)、食品安全、科学生产、移风易俗等重点领域,多方面考查选手的科学素质水平。
来自永川区各镇街的23支代表队参加比赛,队员们才思敏捷、沉着应对,比赛过程高潮迭起、精彩纷呈,赢得观众阵阵掌声。经过激烈角逐,最终何埂镇代表队脱颖而出获得冠军。
“通过组织开展公民科学素质大赛,能更好地让社会公众理解科学,让科学更广泛地惠及人民群众,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永川区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以赛促学是永川区推动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的重要举措。为深入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不断提升永川区公民科学文化素质。从2019年起,永川区科协、区委宣传部、区科技局等连续举办了五届公民科学素质大赛,每届大赛近30支队伍、5000人次参与。
以赛促学并非永川区科协为充分发挥基层科协组织作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而做出的唯一一个尝试。近年来,永川区科协围绕全国科普示范区创建工作多渠道、多层次、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很多有特色的宣传活动。
比如,永川区科协坚持以演促学,通过社区科普文艺演出传播正能量,每年在全国科普日期间举办一届社区科普文艺汇演,来自社区、高校的近20支队伍为群众带来自编自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文艺节目,既有舞蹈、独唱和大合唱,又有快板、三句半、小品,节目内容有反邪教、健康人生、环保生活等,向观众传递科普知识。
在推进科技下乡的过程中,永川区别出心裁地将科技下乡活动融入到日常工作之中,变科技下乡为科技驻乡,每年开展科技赶场30余场次,举办技术培训近100场,接受技术咨询上万人次,大大调动了科技人员和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在农村转化,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在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上,永川区坚持以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促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永川区政府还出台了《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区教委等部门关于免费开放社区教育场所积极开展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意见的通知》,依托区青少年文化宫、青少年科学活动中心、区消防安全教育基地、社区科技馆、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等各类科普资源,永川区坚持定期、不定期组织青少年开展以“科技”或“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为主题的科技体验活动,年参与体验活动的青少年近10万人次。永川区已连续九年被中国科协和市科协评为“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这些富有特色的宣传活动,充分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推动了全区科普示范区创建工作取得切实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