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渝中区大溪沟街道双钢路社区开展防范电信诈骗科普宣传。(渝中区科协供图) |
社区居民想学养生知识?想了解食品中的健康密码?如今,想解锁各种科学知识,在家门口的社区科普大学就能实现。为进一步普及科学知识,提升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营造社区共同学习科学知识的良好氛围,近年来,渝中区科协面对新时期、新形势,积极探索社区科普大学的创新模式,致力于开展科学合理、富有特色的教学,吸引更多的社区群众参与到科普大学的学习活动中来。截至2022年底,渝中区11个街道、79个社区教学点同步展开培训,受到居民群众的广泛好评。
建制度
夯实社区科普大学基础
从渝中区社区科普大学分校成立以来,为让科普工作扎实顺利推进,渝中区科协以“办学制度化、知识生活化、教育经常化”作为工作思路,建立制度,夯实渝中区社区科普大学基础。
“为规范办学,使社区科普大学实实在在成为深入推进科普益民计划的一项具体手段,我们一直在积极探索。”渝中区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制定《渝中区社区科普大学规章制度》,健全了教学管理,规范了街道科协职责、教学点班主任职责、任课教师职责等。
随着制度的建立,办学模式日益规范化,渝中区科协按照“四化八有”思路狠抓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转型升级,实现课程设置科学化、师资队伍专业化、学员服务精细化、教学管理精准化,做到有固定场地、有醒目标识、有科普e站、有科普书屋(架)、有规章制度、有办学特色、有经费保障、有档案记录。
师资是社区科普大学深化落实科普工作的关键,渝中区科协大力培育社区科普讲师队伍,依托学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扩展科普讲师来源渠道,与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紧密结合,注重在社区科普志愿者中发现和培养优秀教师,搭建社区科普大学志愿服务平台。渝中区科协面向社区广泛招募,从市医科大学、市人民医院、西南大学、区内中小学等社会单位中,招募到一批优秀的专家人才加入到社区科普大学教师队伍中,带动社区科普大学的教学水平,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社区科普大学中来。
编教材
强化服务意识 突显课程特色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固定的教学地点、师资力量和学员,教材的配套就显得越发重要。
“因学员年龄、知识水平等客观原因,市场上大部分书籍都不能满足渝中区社区科普大学的教学需求,从2012年开始,我们自己编印社区科普大学所需教材。”渝中区科协负责社区科普大学的同志说道。
为加强社区科普资源整合,渝中区科协紧紧围绕社区居民的科普需求和社区实际情况,围绕卫生健康、科学生活、文化艺术、节能环保、安全避险等社区居民关心的问题多方面集成、开发、引进“有知有趣有用”的适合社区居民需要的科普课程。
“我们始终坚持‘服务群众、服务社区’这一办学方针基本原则,把社区居民的意愿放在第一位,把社区居民的需求作为开班设课的第一选择,教学内容充分征求、听取群众合理化建议,因地制宜设置教学内容,严格按课程表有步骤地安排教学。”渝中区捍卫路社区科普大学班主任表述,到2022年5月,渝中区社区科普大学春季班的课堂上,所用的教材均是渝中区科协精心编印的。
在后来的工作中,科普大学工作人员还积极地从多方面了解群众的需求,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大量收集资料,不定期开会讨论研究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实际性,及时进行补充完善,使得科普大学的授课课程能够真正满足群众的需要、服务大众。先后开设的绿化栽培、营养学基础、健康厨房、科技与生活、电脑基础、创意手工、智能手机运用等十余门课程,深受居民欢迎。
据了解,渝中区科协为方便居民能够更好系统的学习,先后与重庆市人民医院、重庆西南大学的志愿者组织编印科普大学教材,到目前为止编印的教材共印制1万多册,内容包含《营养学基础》《电脑基础》《生活小窍门》《绿化栽培》《环保与健康》《水培》等,均免费向学员发放,供学员研读学习。
拓形式
创新教学形式、办学方式
为提升办学质量,渝中区科协从拓展教学形式、创新办学方式入手,除了在全域各教学点开展课堂教学外,还开展各类主题科普活动、科普参观体验等课外活动。
近年来,渝中区两路口街道枇杷山社区教学点开展绿化栽培课,组织学员到公园认识植物,学习相关知识;临江门社区教学点开展茶艺养生课,带领学员到茶山现场体验采茶制茶的过程,深入了解茶的制作工艺;新影村社区教学点开展摄影基础课,带领学员到大自然中开展摄影实践,手把手指导摄影技巧;自力巷社区教学点开展科技与生活课,带领学员到超市现场学习使用智能手机扫码、支付功能。
这些课外教学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教学形式,也使学员更易于学习掌握课堂知识,让教学更加生动。除日常的教学活动外,在全国科技周、全国科普日、科技工作者日等重要科普宣传节点,各教学点积极组织学员参与其中,开展各项学习成果展示活动,提升学员的科普认同感和实践成就感。
2022年秋季班,渝中区社区科普大学实现了线上课程全覆盖,其中上清寺街道曾家岩社区教学点、石油路街道石油路社区教学点、大溪沟街道华福巷社区教学点还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授课,为学员提供便利。
目前,渝中区科协以社区科普大学为依托,有效整合和高效配置社区科技、教育资源,把社区科普大学建设作为社区科普工作领导小组、社区科普站、社区科普员发挥作用的工作抓手和开展工作的载体,作为支撑和发挥社区科普益民服务站、社区科普网络作用的基础和阵地。通过推动社区科普大学的建设,支撑社区科普益民服务站、科普网络的发展,促进社区科普工作领导小组、社区科普站、科普员的建立完善,带动社区普遍开展多种形式、经常性的科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