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中经常出现的“流浪”气球到底什么来头万州区“首期博士沙龙”活动成功举办九龙坡区科协应急科普知识讲座干货满满北碚区科协开展科学家精神宣讲活动大渡口区科协四届十六次全委会成功召开原来这个世界真的存在“隐形的翅膀”璧山区科协“讲科技”宣讲活动进基层云南发现新物种“龙陵秋海棠”我市发布新版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南川区科协培训本土科技人才 助力乡村振兴
第04版:科普
上一版 下一版 
天空中经常出现的“流浪”气球到底什么来头
万州区“首期博士沙龙”活动成功举办
九龙坡区科协应急科普知识讲座干货满满
北碚区科协开展科学家精神宣讲活动
大渡口区科协四届十六次全委会成功召开
原来这个世界真的存在“隐形的翅膀”
璧山区科协“讲科技”宣讲活动进基层
云南发现新物种“龙陵秋海棠”
我市发布新版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南川区科协培训本土科技人才 助力乡村振兴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2 月 1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原来这个世界真的存在“隐形的翅膀”

李维阳

  在人们的印象中,蝴蝶都有着美丽的翅膀。然而在中、南美洲生活着一些与众不同的蝴蝶,它们褪去华丽的外衣,透明的翅膀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远远看上去像“隐身”了一样。在众多拥有透明翅膀的蝴蝶中,有一种蝴蝶可以说非常典型,它就是玻璃翼蝶。

  玻璃翼蝶(Greta morgane oto或Greta oto),中文正式名为宽纹黑脉绡蝶,属凤蝶总科下的蛱蝶科,绡蝶族(Ithomiini),黑脉绡蝶属。因翅膀透明如同玻璃一般而得名。有趣的是,尽管被叫作“玻璃翼蝶”,但它们的翅膀边缘并不透明,一般多为深棕色,红色或橙色以及黑色。

  玻璃翼蝶体形较小,翅展一般约为5.6到6.1厘米,主要生活在中南美洲的墨西哥、巴拿马和哥伦比亚一带。玻璃翼蝶会进行迁徙,它们迁徙的距离很远,所以有时候也可以在更北部的佛罗里达看到它们的踪影。

  我们常见的蝴蝶的翅膀上附有许多细小的鳞片和鳞毛,而绡蝶族中的许多种类,翅膀上都具有没有鳞片覆盖的区域,翅脉间大多也是没有颜色的薄膜组织。

  大面积的透明翅膀加上细小纤瘦的身体,让玻璃翼蝶在密林中飞行的时候仿佛像一个幻影,难以被其他生物发现。它们就是靠着这种天然的伪装术,让敌人看不清它们到底在哪,赤裸裸地在光天化日之下逃避敌人双眼的。

  其实,当玻璃翼蝶的幼虫羽化成蝶时,翅膀上的透明部分是有少量鳞片的。但在之后逐渐干燥的过程中,这些鳞片会慢慢脱落,最后变成仅有薄薄一层,如玻璃般的透明翅膀。

  多年来,科学家一直试图解开玻璃翼蝶透明翅膀的秘密。科研人员发现,玻璃翼蝶翅膀的鳞片不仅更少,而且它们还能将鳞片转化为刚毛,从而让光线更容易穿透翅膀。通过显微镜进一步观察,这些刚毛之间存在着许多小突起,它们被称为“纳米柱”,这些纳米柱上还附着了一层蜡。这些纳米柱和蜡也是让玻璃翼蝶翅膀“隐身”的好帮手。

  纳米柱使翅膀的表面粗糙,让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形成漫反射,降低反光;而纳米柱上的蜡,因为密度大于空气,能够减缓光穿透翅膀的速度,速度的降低又降低了眩光,也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反光。这种纳米柱就如同一层保护膜,把玻璃翼蝶的翅膀保护起来,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玻璃翼蝶的翅膀是透明的。

  玻璃翼蝶的透明翅膀,不仅保护了自己,也给人类科研带来启发。现在,很多飞机的机翼上也采用了类似的特殊纳米结构。这种结构在明亮的阳光照射下能有效地防止眩光。光线照射到机翼上的纳米结构阵列上时,光线不会被阵列反射,而是直接穿过。这与玻璃翼蝶的透明翅膀原理几乎一致。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