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复眼”中洲岛雷达部署效果图。(北京理工大学供图) |
本报讯 (重庆日报记者 张亦筑)2月14日,“中国复眼”二期——大规模分布孔径深空探测雷达项目在重庆云阳开工建设。
“中国复眼”项目由北京理工大学牵头建设,计划在重庆构建世界上探测距离最远的雷达,高分辨率观测小行星、航天器、月球、类地行星以及木星伽利略卫星等深空域目标,满足近地小行星防御、空间态势感知等国家重大需求,并用于地球宜居性、行星形成等世界前沿科学研究,对我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航天强国以及维护国家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分布式雷达天体成像测量仪验证试验场”位于重庆两江新区明月山,由4部16米孔径雷达组成,用于验证雷达体制和关键技术可行性,已于2022年12月完成建设,在开机运行之际就成功拍摄了我国首幅月球环形山地基三维雷达图像。
此次开建的“中国复眼”二期项目位于云阳县龙角镇中洲岛,总占地面积300余亩,将由25部30米孔径雷达组成,计划于2025年建成,建成后将是世界上综合性能最强的深空探测雷达,可实现对千万公里外的小行星探测和成像,为我国近地小行星撞击防御和行星科学研究提供重要支撑。
北京理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龙腾,中国工程院院士樊邦奎、王沙飞出席开工活动。“大规模分布孔径深空探测雷达项目的启动,标志着‘中国复眼’项目进入一个新的研究阶段,也是北京理工大学与重庆市深度合作的里程碑。”龙腾说,该项目将打造重庆雷达天文城市新名片,全面推动重庆市及云阳县大数据、电子信息、卫星互联网等高端产业发展,带动科普与区域旅游快速发展。
“中国复眼”三期瞄准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计划将雷达单元数量扩展至上百部,对直径1公里的小行星探测距离达到1.5亿公里,极大扩展人类雷达深空探测的边界,使我国在深空探测雷达领域长期保持世界领先。
重庆日报记者从市发展改革委了解到,“中国复眼”项目已被纳入重庆市“十四五”重大项目。
相关新闻>>>
云阳将建设“天文小镇”
本报讯 (重庆日报记者 张亦筑)“中国复眼”二期项目落地建设,为云阳加快打造科技创新承接地带来新机遇。2月14日,重庆日报记者从“中国复眼”二期——大规模分布孔径深空探测雷达项目开工活动上了解到,云阳将建设“天文小镇”,打造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科学、科普、科创中心。
2022年7月,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与云阳县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中国复眼”二期项目建设。“中国复眼”二期项目建成后,将为我国近地小行星撞击防御和行星科学研究提供重要支撑,也将为云阳科技创新贴上新的标签。
“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加快文旅产业提能升级。”云阳县委书记覃昌德介绍,云阳将推动“中国复眼”二期项目高效联动普安恐龙新区、龙缸国家地质公园,融合地质、天文、生态旅游、大数据应用与发展为一体,以国际合作交流、科技旅游配套为目标,建设“天文小镇”。与此同时,云阳还将加快智能制造提能升级,推动“中国复眼”二期项目与云阳小江青科城、数智森林小镇、“万达开云”科创走廊有机融合,有效集聚成渝地区各类创新要素,引领云阳制造向高端跨越、智能升级、绿色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