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
在农业领域,种业被称为农业的“芯片”。一粒小小的种子涉及农业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国家农业强大的标志,种业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着力攻克了一批农业科技基础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在油菜、榨菜、生猪、水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升了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建设“育繁推一体化”种业高地
新年伊始,记者来到位于潼南区的重庆科光种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科光种苗),在1万平方米连栋温室、1.6万平方米蔬菜大棚、100余亩标准化示范种植区看到,各类种苗琳琅满目。
科光种苗负责人介绍,这些都是为春播育的种苗,开春后将陆续投放各蔬菜种植基地。
科光种苗是重庆种业集团核心企业,是一家集科研、生产、经营、外贸为一体的综合型农业科技企业。每年可培育各类优质蔬菜种苗达5000余万株,种苗销售辐射重庆、四川等地的多个区县。
2012年,为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依托重庆市农科院技术支撑,科光种苗在潼南区创建了重庆科光种苗中心。
“中心创建以来,通过发展茄果类、瓜类、十字花科类蔬菜集约化育苗,我们在蔬菜越冬育苗、早春育苗、伏夏育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打造了嫁接茄子、嫁接番茄、嫁接苦瓜等特色产品。”科光种苗技术总监钟建国说。每年都会生产、推广各类蔬菜、糯玉米品种100余个,培育各类优质蔬菜种苗达5000余万株,年均转化科技新成果10余项。
在潼南,除了蔬菜种业,他们还聚焦油菜、柑橘、水产等特色产业的发展。
潼南油菜制种面积达3.2万亩、产量超过280万公斤,选育“庆油3号”“庆油8号”“渝油28”等油菜种子质量达到国标一级种,2022年被认定为国家级油菜制种大区。
依托潼南柠檬种苗繁育中心,提档建设柠檬脱毒育苗基地240亩,培育柠檬、枳壳以及“爱媛38”“明日见”等柑橘品种的种苗,年提供良种接穗超200万枝,不仅满足全市还为周边省市提供安全可靠的柠檬种苗。
在水产行业上,潼南是全国鳜鱼繁育基地、西南地区水产苗种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建有神禹水产引育种基地,基地年生产鳜鱼、白乌鱼、黄颡鱼、虾类以及四大家鱼等名特优新品种鱼苗5亿余尾。
目前,潼南区已有制种龙头企业9家,带动发展各类制种专业合作社12家、家庭农场28家、制种农户3042户。通过推广“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生产模式,健全公司租赁、大户承包、土地入股等利益联结机制,稳步提升制种效益,制种农户亩均增收超1000元。
潼南区农业农村委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大力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提升、市场净化等五大行动,切实抓好种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全市良种繁育高地。
科技助力百年涪陵榨菜腾飞
榨菜起源于涪陵,被当地人称之为“疙瘩菜”“青菜头”。
榨菜是涪陵的一张亮丽名片,也是重庆著名的特色农业品牌。
榨菜有近400年种植生产和120多年产品加工的历史,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04年国家有关部门对“涪陵榨菜”实施原产地域保护。
在涪陵,就有这样一家从事对“涪陵榨菜”实施原产地域保护的科研单位——重庆市渝东南农业科学院(简称渝东南农科院)。
“对涪陵榨菜实施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不仅是确保涪陵榨菜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重要措施,也是全面实施种业振兴、提升涪陵现代种业发展水平、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渝东南农科院党委书记、院长张致力说。
张致力介绍,渝东南农科院于2020年成功创建重庆市作物种质涪陵芥菜库,目前拥有全世界种类最丰富的芥菜类蔬菜种质资源1500余份,其中茎瘤芥(榨菜)种质资源200余份。发现、鉴定并命名了4个芥菜新变种;提出了中国芥菜四大类16个变种的新分类系统;研究证明了中国是芥菜的原生起源中心或起源中心之一,西北地区是中国芥菜的起源地,四川盆地是芥菜的次生起源及多样化中心等。
在渝东南农科院芥菜种质资源圃和榨菜亲本繁殖基地,该院榨菜研究中心主任沈进娟告诉记者,清除杂株是确保榨菜种质及品种纯度的重要环节。她强调,必须把杂株一棵不剩全都拔除,否则杂株自身会产生大量的混杂种子,花粉也会落到亲本柱头上进行杂交,从而产生生物学的混杂种子,影响种质资源及繁(制)种的纯度。
目前,涪陵已经培育出榨菜新品种15个,并得到广泛运用。创制榨菜远缘杂交育种材料400余份,为未来榨菜产业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来源。
在实施榨菜种业新技术的同时,我市也开展榨菜种植产业机械化、智能化研发工作。为此,涪陵区联合市农科院开展青菜头机械直播、移栽、收砍设备研发,成功研制青菜头直播机械、国内首台青菜头联合收割机,成功创建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高标准建设榨菜产业科技创新与科普示范基地,建成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一体的科创园,成功创建重庆市科普基地、科普中国重庆共建基地。
“近年来,我区在榨菜产业上实施‘机器换人’行动,已累计实施工业技改项目20多个;建成全球酱腌菜行业内首条年产1.6万吨的智能化生产线,组建榨菜产业联合体,先期投资50亿元倾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未来榨菜产业科创基地。”涪陵区农业农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
同时,涪陵区还根据榨菜加工、鲜销不同用途,调整榨菜播种育苗和移栽时间,每年分三批进行榨菜无公害种植,第一、第二批榨菜种植基地为鲜销基地,免费供应良种,满足蔬菜鲜销、企业加工原料需要,实现了榨菜鲜销、加工“双轮驱动”。
目前,我市榨菜产业以涪陵为核心,沿长江岸线辐射其他区县,总面积超180万亩,榨菜头产量超320万吨,年产销成品榨菜超70万吨,占中国城乡市场的70%。
2030年全面建成西部种业高地
为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2022年10月,重庆市确立了20个农业科技创新项目进行重点技术攻关。这20个项目主要涉及重要农产品优良品种培育、实用农机具研发推广、设施种养水平提高、农业投入品研发应用等重点领域。
重庆市种业协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以来,以种质保护、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提升、市场净化“五大行动”为抓手,提出到2030年,全面建成西部种业高地。
为此,重庆市种业协会联合多家科研单位,对我市农业种质资源开展普查工作。通过普查,摸清了底数,找准了短板,明确了攻关重点。
我市目前保存农作物种质资源7万余份,有21个市级畜禽地方遗传资源品种,为种业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虽然全市种质资源较为丰富,但保护利用力度还需要加强。”市农业农村委种业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市新收集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2400余份、收集保存畜禽遗传材料6000余份、水产遗传材料600余份,确定了42家市级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建成了国家重点区域畜禽基因库和市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初步构建了“基因库+保种场+保护区”的保护体系,基本实现地方种质资源“应保尽保”。
同时,为了加快推进西部种业高地建设,我市还深化与四川的合作。
2022年8月23日,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与泸州董允坝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泸州江阳区通滩镇人民政府签订框架合同协议。
“这是川渝种业合作的示范。中一种业将安排专家团队和科技人员在董允坝现代农业园区进行农作物培育、技术研发、成果示范等工作,同时进行相关技术人员培训。”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文守云说。
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是全国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也是中国种业骨干企业,建有杂交水稻育种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市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国家级耐热杂交水稻研发基地(垫江)、水稻原原种扩繁基地等多个平台。近年来,该公司培育出水稻、玉米、油菜、杂粮等农作物新品种100余个,获得省部级奖励8项。
截至2022年12月,我市有合法有效推广的主要农作物品种接近2000个,其中“两杂”(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品种有1771个,申请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273件,获得授权129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