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科技馆吸引1.48万人次游览我市推出19条措施激发离岸人才活力重庆出台23条政策措施提振工业经济两江协同创新区入选全国首批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西部(重庆)科学城重庆大学科学中心开工建设2021年全国共有科技馆和科技类博物馆1677个
第01版:要闻
 下一版 
重庆科技馆吸引1.48万人次游览
我市推出19条措施激发离岸人才活力
重庆出台23条政策措施提振工业经济
两江协同创新区入选全国首批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
西部(重庆)科学城重庆大学科学中心开工建设
2021年全国共有科技馆和科技类博物馆1677个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1 月 0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出台23条政策措施提振工业经济
加快培育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支持生物医药和软件信息等产业创新发展

  本报讯 (重庆日报记者 申晓佳 廖雪梅)今年,我市如何进一步提振工业经济?1月3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提信心、稳增长、强主体”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市经济信息委副主任杨正华介绍,我市按照“稳增长、强主体、提信心、促发展”思路,制订了《重庆市加力振作工业经济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围绕9个方面出台了23条具体政策措施。

  一是支持龙头企业。主要考虑落实领军(链主)企业培育行动计划,对增加值首次突破10亿元的骨干企业给予100万元及以上奖励、对采购中小微企业产品成效显著的龙头企业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

  二是稳住中小企业。聚焦选种、育苗等关键环节,落实“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对获批国家“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等企业50万元至200万元奖励,同时着力推动停产半停产企业止滑促增。

  三是加快培育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支持企业建设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平台、应用场景,研发全新新能源乘用车车型,支持企业研发智能车控、智能座舱等核心配套产品,相应给予300万元至800万元补助。

  四是推动电子产业集群补链延链强链。对计算机、智能手机等终端行业高端产品和增量部分给予一定奖励;支持企业加大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等环节投资,给予最高2000万元支持。

  五是引导装备、材料和消费品等产业转型升级增效。对首台(套)/首批次投保装备给予最高500万元保费补贴,支持企业投资建设先进新材料项目,对入选消费品工业年度重点培育品牌、参加2022/2023中国(成渝)美食工业博览会活动的企业给予一定额度补助。

  六是支持生物医药、软件信息等高成长性产业创新发展。对获得新产品生产注册批件的化学药、中药、医疗器械以及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企业给予100万元至500万元奖励;对重点软信企业、市级软件产品、市级软件公共服务平台、首版次软件产品给予100万元至500万元奖励。

  七是持续提升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支持企业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协同创新中心,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在我市新设立高水平研发机构;支持集成电路、汽车电子等重点关键产业园建设。

  八是深入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支持企业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培育工业互联网新模式;支持企业开展节能、节水、清洁生产等绿色技改活动,打造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择优给予企业最高1000万元支持。

  九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做好要素保障。出台减负政策措施目录清单,发挥好“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平台为企业排忧解难的作用,统筹做好全市电力、煤炭、天然气、物流运输等保障工作,多渠道帮助企业融资。

  不仅如此,《政策措施》还通过“四个突出”,助推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突出稳增长方面,《政策措施》旨在帮助企业出新品、抓订单、拓市场、上规模,发挥对2023年全市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同时,注重支持企业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突出稳市场主体方面,《政策措施》注重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并发挥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形成“顶天立地”格局;同时,注重推动广大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提升专业化、精细化、新颖化发展能力,形成中小企业“铺天盖地”氛围。

  突出制造业重点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政策措施》将按照市委六届二次全会提出的实施“2+6+X”先进制造业产业集聚提升培育行动要求,重点支持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和电子制造业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给予企业政策支持;同时,推动装备、消费品等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智能装备、新材料等特色产业集群;还将着力推动生物医药和软件信息等高成长性产业创新发展,不断培育新增长点。

  突出企业帮扶和服务方面,《政策措施》既注重通过抓减负降本措施落实,优化帮扶举措来提升服务企业水平,让企业轻装上阵,也注重抓好煤电油气运要素保障,为企业保驾护航,支持企业开足马力生产。

  接下来,市经信委将尽快出台有关资金政策的申报指南,针对区县、园区、企业广泛开展政策解读,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享受政策;还将抓紧研究出台《2023年促进工业有效投资实施方案》等6项政策措施,进一步扩大政策惠及面。

  相关新闻>>>

  重庆发布稳经济181条政策“大礼包”

  本报讯 (重庆日报记者 申晓佳 廖雪梅)1月3日,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提信心、稳增长、强主体”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上,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米本家介绍了《重庆市稳经济政策包(第三版)》及集中发布第一批“提信心、稳增长、强主体”政策文件有关情况。

  据介绍,《重庆市稳经济政策包(第三版)》是在我市去年发布的第一版、第二版稳经济政策包的基础上,经过梳理、更新而来,共涉及11个方面、181条政策。181条政策中,涉及普惠性政策的有63条、工业政策24条、农业政策8条、交通运输业政策20条、文化旅游业政策5条、餐饮住宿业政策2条、批发零售业政策6条、外资外贸政策9条、科技创新政策13条、房地产政策27条、养老托育政策4条。

  为方便各类市场主体申报享受相关政策,在政策包发布前,重庆已安排市级有关主管部门,将政策内容及相关解释口径录入12345和相关热线知识库,开展热线工作人员培训,便于政策发布后的相关咨询服务。

  此次发布会上,还集中发布了一批成熟度高、示范带动性强的“提信心、稳增长、强主体”政策文件,包括6项文件、90条政策措施。6项文件分别是:《重庆市2023年“抓项目促投资”专项行动方案》《2023年促进交通基础设施有效投资实施方案》《重庆银行业保险业支持“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重庆市加力振作工业经济若干政策措施》和《2023年重点民生实事工作目标任务》。其中,除《关于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已印发实施外,其余5个文件将于近期印发实施。

  据悉,除了上述政策文件外,我市还将陆续发布更多“提信心、稳增长、强主体”政策文件,这些政策文件总量将达到11大类40项左右,主要包括投资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消费政策、产业政策、科技创新政策、数字化变革政策、市场主体政策、对外开放政策、防范化解风险政策、民生政策等。“提信心、稳增长、强主体”后续其他政策文件将集中在今年一季度出台,1月底前还将出台12项政策文件。

  “提信心、稳增长、强主体”政策文件全部为新出台的政策文件,每个政策文件包含若干条政策措施。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