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可以说是人身上最“作”的器官,没有之一。为什么?因为慢性扁桃体炎会导致咽干、异物感、发痒等。急性扁桃体炎会出现咽痛、低热、疲劳、食欲欠佳等。化脓性扁桃体炎发病很急,全身症状重,发热,畏寒,食欲不振,体温可升至38~40摄氏度,局部表现为咽痛明显,甚至饮食、语言困难。因此,有人说,切了就没事了。
但扁桃体真的什么作用都没有吗?那可不一定。扁桃体曾为我们抵御各种细菌立下过汗马功劳。在六七岁之前,扁桃体可是帮人们抵抗各种各样细菌的第一道防线。
扁桃体作为咽喉部位的椭圆形腺体,分为左右两侧,是人体末梢免疫器官的一部分,对儿童有一定免疫功能。它能保护呼吸道和消化道,避免细菌侵入,还能产生免疫抗体。当儿童10岁以后进入青春期,扁桃体会逐渐缩小,免疫功能逐渐下降,到成年后会失去免疫功能。扁桃体的防御功能就被骨髓、胸腺、免疫细胞等别的免疫器官取代了。慢慢身体就不再依赖扁桃体了,它就变成了可有可无的小透明。
自从变成一个“小透明”以后,扁桃体总想刷存在感。当出现吃不好、睡不好、受凉等情况的时候,扁桃体的上皮防御机能就会减弱,腺体分泌机能降低,它就会因此感染发炎。所以有些时候,扁桃体需要“一切了事”。
那什么情况下需要手术切除扁桃体?一、扁桃体本身有恶变的可能性或者扁桃体上长了肿物,需要将扁桃体摘除,送检病理明确诊断。二、扁桃体经常发炎,每次都需要打点滴消炎,如果每年超过4次,就可以将扁桃体切除,以免对其他器官产生损害。三、扁桃体得了角化症或者有扁桃体白喉形成,保守治疗效果不好,也可以切除。四、患有全身系统的疾病,比如心肌炎、肾炎、红斑狼疮或者其他免疫系统疾病,常常需要将扁桃体摘除,以免加重患者的病情,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切除扁桃体。
需要提醒的是,做完切除手术之后,在扁桃体窝内会形成一层伪膜,主要对创面起保护的作用。所以在进食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不能吃太硬的食物以免把伪膜刮破,导致扁桃体术后出血,有生命危险。
作为一个不太“尽责”的免疫器官,成人切除扁桃体一般对健康影响不大。但也有些情况,不宜切除扁桃体。一、年龄因素。5岁以下的孩子尽量不切除扁桃体,因为扁桃体对幼儿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过早切除可能降低身体抵抗力。二、炎症。急性扁桃体炎消退不久,咽部及扁桃体充血显著。三、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活动性肺结核、风湿性心脏病、肾炎、关节炎等病情尚未稳定,需暂缓手术。四、血液疾病。如白血病、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在一般情况下不宜手术。五、经期。妇女月经期需暂缓手术,一般安排在月经周期中部较为适当。
此外,我们要避免受凉,受凉会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进而引发炎症。平时加强锻炼身体,避免过多接触辛辣刺激的食物。同时,要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