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2年12月29日,两江新区明月山,“中国复眼”项目4部口径达16米的天文雷达矗立在此观测太空。重庆日报记者 张锦辉 摄 |
本报讯 (重庆日报记者 王天翊)2022年12月29日,随着重庆明月山上4部口径达16米的天文雷达同时发射信号,超大分布孔径雷达高分辨率深空域主动观测设施——“中国复眼”,一期项目正式开机。它可用于监测外太空小行星运行态势,为人类空间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参与该项目的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副研究员向寅介绍,小行星运行态势关乎全人类的安全。太阳系中有超过2.5万颗小行星对地球构成潜在威胁,恐龙灭绝、通古斯大爆炸等事件,都被认为与小行星撞击地球有关。
为了守护好地球家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22年4月,国家航天局宣布,中国将建立世界上第一个体系化的国家小行星防御系统。“中国复眼”即是这个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复眼”由多部小型天文雷达组成,通过功率叠加实现超远程探测功能。这些雷达的对齐精度需达到毫米级,排列方式类似于昆虫的复眼,“中国复眼”由此得名。
据了解,此前我国已经拥有全球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它与“中国复眼”各有千秋。前者,本身不发射信号,却能够接收到数千光年外的天体发出的信号,可被比喻为“远视眼”。后者,可以主动发射信号并接收回波信号,适用于观测几乎不发出信号的近地小行星,更擅长察觉“近处的危险”,可被比作地球安全的“报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