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面对新冠病毒,我们不要恐慌,要做好自身防护。疫情防控,需要全社会每一个人的参与、支持和配合。只有切实履行好个人防疫责任,才能最大程度保护好自身及家人的健康安全。
重庆市女科技工作者协会精心编制了本期“个人防疫小知识”,希望对广大市民在防疫、抗疫的过程中有所帮助。
1 发热要不要去医院?被感染后该怎么做?
发热是症状不是病,需依据具体情况对应处置。有很多疾病都会导致发热,感染性疾病是发热的最常见原因,还有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反应以及小孩积食等,都有可能引起发热。同时,新冠病毒感染后也会引起发热,但并不是所有感染者都会出现发热症状。
如果出现发热症状,首先要注意多休息、多喝温水,当伴随其他症状,如咳嗽等,症状不是很严重时,建议在家多休息,可以服用解热镇痛剂,出现咳嗽时可以适当服用止咳类药物。经过对症处理后,依旧不能缓解,体温仍在持续上升,或者是伴随着其他症状进一步加重,比如乏困、不想吃饭、咳嗽等症状加重时,要及时就医。特别是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果自身基础疾病控制不好,出现发烧且自觉症状加重,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目前很多医院都开通了网络医院,提倡大家可以通过网络就医,接受医生的指导,如果病症复杂,或是在指导用药后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就要及时到附近的发热门诊就医。就医途中,鼓励大家“点对点”,从家里到发热门诊“两点一线”,其间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2 如果被确诊为新冠病毒感染者,又该如何判断是否需要前往医院进一步治疗?
目前新冠病毒感染者分为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是无症状感染者,即核酸检测时结果为阳性,没有自觉症状的;有些人是感染后出现了症状,比如发烧、嗓子痛等,去医院就诊时发现核酸结果是阳性,做影像学检查,没有发现肺部有阴影,这属于轻症病例,如果肺部出现影像学改变,则诊断为普通型病例;还有部分确诊人员病情进展快,先后出现全身不适、酸痛、气短、嗓子痛等症状。
病毒感染性疾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多喝水、多休息,机体免疫功能好的情况下,基本上都能很快痊愈。
3 以下情况需及时就诊
如果是发热病人,体温在38.5℃以下均可以在家里观察、对症处理,3天后体温仍在继续上升,或者在这3天之内,体温一直在38.5~39℃甚至以上持续高热,即便是轻症病例或基础疾病控制较好人群,也一定要及时就医。
4 哪种情况建议居家自我监测对症处置?
无症状感染者,没有任何症状就无需治疗,轻症病例可以根据病情用一些对症处理的药物,比如退热、止咳、止泻的药物。如果咳嗽持续加重,咳黄痰,一定要去医院。新冠病毒感染原则上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一旦出现黄痰,提示有可能出现细菌感染,但是否需要使用抗菌药物,一定要在明确诊断后,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此外,药物的使用一定要“少而精”,不要“大包围”。很多药物是有配伍禁忌的,不要叠加服用,不同药物的具体使用还是建议遵医嘱,存疑的市民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咨询专业医生。
5 居家人员要注意什么?
感染者原则上单独居住在通风良好的房间。同住人与感染者接触时,或处理其污染物及污染物品表面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按要求做好每日开窗通风。卫生间需做好日常清洁和消毒。采用分餐制,使用专用餐饮具。每次清理垃圾时应将垃圾袋扎紧封口、消毒再处理。
6 新冠居家康复用药建议
近期,随着我国疫情防控措施的不断优化,一些居民新冠病毒感染后可以居家康复治疗。药物治疗的一般原则为:无症状者无需药物治疗,如果有相关症状,可以选用一些必要的药物来对症治疗。以下是居民朋友关心的10个问题,供大家参考。
(一)如果没有新冠感染相关症状,是否需要提前预防使用一些药物?
答:不需要。如果没有确诊新冠病毒感染,不需要提前预防性地服用药物。
(二)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可以好得更快吗?
答:不会。对于同一症状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不能加快病情好转,反而可能会导致药物过量。
(三)如果发烧了,可以选用哪些退热药?
答:对于一般无基础疾病的人群,较为安全的退热药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选择其中1种即可,其他市面上常见的复方“感冒药”(如白加黑、泰诺等),名字中含有“氨酚”或“酚”,即对乙酰氨基酚成分,也可以起到退烧作用。需要注意,不要叠加使用多种退热药。
(四)退热药在什么时候吃呢?想退烧快一点,能不能多吃几片呢?
答:体温在37.5~38.5℃之间时,优选物理降温,当体温升至38.5℃以上可以使用退热药。对于一些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或症状较重但体温未升至38.5℃的发热患者,如果出现精神萎靡或合并其他系统症状,也可谨慎服用退热药。退热药使用一般不应超过3天,若症状仍未缓解,建议就诊。
(五)居家康复期间的咳嗽、咳痰症状,可以一直吃止咳化痰的药物吗?
答:出现严重咳嗽、痰多的症状且影响正常休息时,可适当选择一些止咳化痰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干咳可选择福尔可定、右美沙芬等,若痰液过多,可使用化痰药,如溴己新、氨溴索、愈创甘油醚、乙酰半胱氨酸等。这类药物在市面上的选择较多,选择1种即可,按说明书的用法用量使用。药物起效需要一定的时间,千万不要“随咳随用”。
(六)如果出现流涕、鼻塞等感冒症状时,可以买普通感冒药来治疗吗?
答:新冠病毒感染与普通感冒或流感的部分症状有相似之处,一些抗过敏药物可有效缓解流涕的症状,比如氯苯那敏、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但这类药物可能引起嗜睡的不良反应,在服药期间需格外注意。
市面上常见的“感冒药”也具有抗过敏(药名中含“敏”字)、缓解鼻塞(药名中含“伪”“麻”字)、止咳(药名中含“美”字)的作用。根据出现的症状,选择对症治疗的药物,不可盲目叠加使用多种“感冒药”,以免出现重复用药、药物过量风险。
(七)在居家康复期间,需要同时服用其他抗病毒药物或抗生素吗?
答:抗流感病毒药物对治疗新冠病毒没有效果,不需要服用。未合并细菌感染的,不推荐使用抗菌药物。若您怀疑自己可能有细菌感染,应该咨询医生后决定是否服用抗菌药物。
(八)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的症状缓解后,要不要继续吃下去巩固疗效?
答:新冠治疗的药物中,绝大部分为对症用药(如退烧、止咳、化痰以及缓解流涕、鼻塞、咽痛、咽干、腹泻等)。若不舒服的症状缓解好转了,就应该适时停止使用这些药物,无需“巩固”疗效。
(九)家中有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这些药他们也可以吃吗?
答: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这类特殊人群的用药需格外小心,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于孕妇、儿童、老年人、重症高风险人群以及病情明显加重的情况下,患者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以免延误治疗。
(十)强调:对乙酰氨基酚的口服溶液/滴剂,适用于3个月以上的儿童;布洛芬混悬液/滴剂,适用于6个月以上的儿童。需要重点强调的是,在使用复方制剂时,需要注意组成成分,避免重复用药,必要时咨询医生或药师。两种及以上药物联用时,包括中成药与西药联用,可能增加潜在相互作用风险。其他未尽事宜,请参考药品说明书。中成药可参考《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合理使用,科学选用,正确使用药品,避免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总之做到不恐慌、不信谣、不传谣,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争取早日取得疫情防控全面胜利。
(重庆市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