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路故乡写意加氢站印象充电桩四原民宿故乡喜鹊叫喳喳
第15版:科技生活·巴渝文学
上一版 下一版  
乡村路
故乡写意
加氢站印象
充电桩
四原民宿
故乡喜鹊叫喳喳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12 月 0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故乡喜鹊叫喳喳

刘友洪

  作家梁晓声说,人有两个故乡,一个是现实地理的故乡,另一个是精神层面的故乡。于我而言,还有更进一层的索引,故乡是一串串具体而实在的图景组成,这其中的任何点滴,都足以搅动心底那潭涟漪。比如喜鹊。

  喜鹊,在民间是吉祥物,是报喜鸟,“门前喜鹊叫,好事要来到”。在神话牛郎织女的故事中,“七夕”这天,是喜鹊在银河上架起“鹊桥”,让牛郎和织女得以相见。韩鄂《岁华纪丽》这样记叙:“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足见百姓对喜鹊的喜爱与寄托。

  喜鹊是鸟中的大个子,它那黑白相间的身躯再配上一条长长的尾巴,灵巧且醒目地翻飞于山野林间,神情憨厚,萌宠惹人。喜鹊唱腔高亢,婉转悠扬,穿透力强,是鸟中“歌王”。喜鹊还是捉虫能手。有资料显示,一只成年喜鹊一年可以消灭松毛虫15000条,能保护5亩松林免受虫害,被誉为“灭虫卫士”;一对杜鹃一天可吃掉柳毒蛾幼虫180条。喜鹊尤喜把它的巨巢筑在高高的树梢上,给人一种高贵、神圣不可侵犯之感,其实它是为了躲避人和其他动物的打扰、侵犯甚至伤害。

  在我小时候,故乡的小村山里有好几对喜鹊。离我家最近的,是邻居王朝家的那对。王朝家旁有棵高大黝黑的桤木树,那树梢上仰七叉八的一团乱枝,就是喜鹊的爱巢。喜鹊整天在王朝家房顶上旋绕,对着王朝家门叽叽喳喳,这可把我们这些小伙伴羡慕得不行。我曾久久地立于桤木树下,仰头望着那鸟巢,想象着雏鸟嗷嗷待哺的样子。有一次,一个狠心的猎人,用火药枪对着鸟巢开了一枪,鸟巢被打了个窟窿,雏鸟掉到地上,死了。当我们几个小伙伴捡起那可怜的尚未长出羽毛的小鸟时,我们的眼泪夺眶而出。

  后来,滥捕乱杀加上滥砍乱伐,环境日益恶化,喜鹊生存的天地越来越小,筑巢的大树难觅踪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故乡的小山村再也没听到喜鹊的喧叫了。

  近些年,故乡却先后住上了三对喜鹊。最先飞来的一对喜鹊,看上了王朝家门前那棵后来长成的桤木大树(这是否算是一种遗传或继承呢)。时隔两年,我老家屋旁的杉树上和屋后山脊上又各住了一对。每当清晨,三对也就是六只喜鹊,伴着露珠和朝霞,或先或后飞出窝来,叽叽喳喳叫着,欢快之声点燃了缕缕炊烟,也感染了小山村,整个村子都跟着喜鹊兴奋起来。是呀,现在党的政策好,大山里也有宽敞的公路,崭新的屋舍在这满目青山中格外漂亮,望一眼便让人心生愉悦;丰衣足食的山里人过上了城里人——不,比城里人更为惬意的生活,能不兴奋吗?

  再把眼光放远点,确确实实家乡的喜鹊多了起来。妻的老家青冈坪村,也有几对喜鹊。春节回去上坟,喜鹊就在我们头顶嬉戏。甚至在场镇上那几棵高大的梧桐树上,也住了喜鹊。巨大的鸟巢压在枝头上,随风飘荡,就像行驶在天空中的小船。有人还看到,喜鹊为争夺地盘,在地上相互追逐吵闹呢。

  我真替喜鹊高兴,愿替喜鹊向人类致以谢意,是人类的善举,或良心发现,还给了喜鹊一片生存的天地。良好的生态是喜鹊广阔的生存空间,喜鹊抬头放眼,满山的青绿,都是丰盛的食物,喜鹊既能填饱自己的肚子,也能喂养子女,喜鹊就敞开肚子生蛋孵蛋了。好多时候我老觉得,老家旁杉树上的那对喜鹊,定是王朝家门前桤木树上那对喜鹊的儿女。

  当然,与其说是还喜鹊一片天地,还不如说是人类还给了自己一片青山绿水。

  前年春节回老家过年,气温骤降。第二天清晨,推窗一看,白茫茫的一片。抬头观察屋旁杉树上的喜鹊窝,在这银装素裹的世界里,只露出几枝褐色的断枝来。这样的天气,喜鹊吃什么呢?我想,我该以岁寒之礼施于喜鹊。于是我取来玉米和稻谷,盛在盆里,再端出一根板凳,放在杉树下的空地,将盆置于板凳之上,以便让喜鹊远远就能看见。今天完全不同于往日,喜鹊“出门”比往常晚了许多,临近中午时分,喜鹊才磨磨蹭蹭慢慢腾腾飞出窝来,振得树枝上的雪簌簌往下掉。也许是眼前这景致是喜鹊从来没见过的,或者说是喜鹊被眼前这美景惊呆了,反正喜鹊只是在树林间跳跃、滑翔,却很少大声叫着。半天时间过去了,盆里的食物却丝毫未动。

  难道喜鹊不饿吗?不可能!这么寒冷的天气,树上、地里都积满了厚厚的雪,虫子野果都被大雪覆盖了,上哪里去找吃的呀。难道是喜鹊没看见?这么显眼的地方,晃一眼就能看个透彻。我相信喜鹊肯定是看见食物了,不然喜鹊怎么会在附近的几棵上逗留那么长时间呢?但它固执地自己去寻找食物,也拒不接受人类的馈赠!

  我想,喜鹊没吃我备的这些食物是好事,毕竟人与动物之间,必须要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就像李微漪在电影《重返狼群》中对她的狼儿子说:“你不能对什么人都那么亲近,你见到人就必须跑,随便什么人!”

  这是顺应自然的法则,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最高境界。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