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区再生稻减灾增产增收 关键技术助力乡村振兴图片新闻以“城乡融合发展”为主攻方向积极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确保不误农时
第09版:科技服务·乡村振兴
上一版 下一版  
永川区再生稻减灾增产增收 关键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图片新闻
以“城乡融合发展”为主攻方向
积极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确保不误农时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12 月 0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永川区再生稻减灾增产增收 关键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沈静

  村民正在收割再生稻。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张巫军供图

  “真没想到,示范田在经历了今年夏季极端高温伏旱天气,还能实现增收。”永川区来苏镇观音井村正在收割再生稻的乡亲们,无不称赞再生稻是帮助农民增收的“增收稻”。

  近日,重庆市农学会组织有关专家前往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在永川区来苏镇主持实施的市科技局专项——再生稻减灾增产增收关键技术示范片进行田间验收。

  由于今年7—8月晴热高温极端天气严重影响重庆主要口粮作物——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为确保全市口粮安全,本着“早秋粮损晚秋补”的原则,市科技局启动实施了科技应急专项——再生稻减灾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该项目由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牵头组织,依托长期从事杂交中稻—再生稻两季丰产高效育种栽培创新研究的渝优水稻创新团队,集成了“抗旱保水剂施用、肥水耦合、外源激素调节、病虫害防控以及机收减损”等单项减灾技术,并开展技术核心示范和辐射应用。

  “该示范片平均海拔290米,再生稻有收面积105亩,选用强再生力优质杂交水稻‘渝香203’为示范品种。”据项目负责人介绍,他们运用了抗旱保水剂施用技术,该技术是在头季稻收获后,立即喷施多糖醇类抗旱剂,提高稻桩抗旱能力,保护稻桩水分,此外还在头季稻机收后7天内实施了肥水耦合技术等。

  重庆市农学会组织重庆市农业机械鉴定站、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协会等单位的专家,以全田机收的方式对项目示范片进行了田间测产验收,认为项目实现了百亩示范片再生稻实际亩产153.6公斤的目标,辐射带动了全区5万余亩再生稻丰产增效,全区再生稻平均亩产93.5公斤,预计增收优质再生稻谷400余万公斤,再生季每亩平均增收440元。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