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石柱:技术帮扶促进黄连产业高质量发展培养一人 巩固一户 带动一片甘薯新品种“庆渝薯6号”获丰收家畜秋冬怎么避免“草噎”
第09版:科技服务·乡村振兴
上一版 下一版  
图片新闻
石柱:技术帮扶促进黄连产业高质量发展
培养一人 巩固一户 带动一片
甘薯新品种“庆渝薯6号”获丰收
家畜秋冬怎么避免“草噎”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11 月 0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优秀案例展示
南川区科协、武隆区科协联合推动芙蓉街道堰塘村特色产业发展
培养一人 巩固一户 带动一片

通讯员 王宏伟

  开展七彩陶艺活动,推动翡翠梨、蜂糖李等特色产业发展,打造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自2021年6月《开展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方案》实施以来,为贯彻落实市科协安排部署,围绕乡村产业振兴、乡土人才培训、提升农民科学素质,南川区科协联合武隆区科协尽其所能,解决当地群众所需,努力实现科协助推乡村振兴落地见效。

  “一区两群”协调发展

  全面统筹帮扶工作

  武隆区芙蓉街道堰塘村是南川区科协的结对帮扶对象。今年4月,南川区科协、武隆区科协、堰塘村三方签订《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合作框架协议》以来,南川区科协多次深入堰塘村,采取实地走访调研、群众座谈等方式,与“村支两委”沟通交流,了解乡村发展需求。

  目前,南川区科协已开展实用技能培训10余次,组织科普专家提供专业咨询30余次,共计200余户村民从中受益,成为有一技之长的农业实用技术能手。

  “在合作协议基础上,南川区、武隆区两地科协还专门组建了工作机构,从制度上保障帮扶计划顺利实施。”堰塘村相关负责人介绍,两地科协以助力堰塘村乡村振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全面统筹协调指挥帮扶合作工作。联席会每半年召开一次专题会商,每月至少收集一次工作动态。

  同时,南川区科协根据堰塘村发展需求,围绕农技推广、乡土人才培养等技术需求,整合南川区、武隆区有关部门、学(协)会等科技力量,组建科技专家导师服务团,围绕该村翡翠梨、蜂糖李等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提高管护水平的需求,量身定制农民培训课程,让他们掌握农业实用技术。

  扎实推进技术提升

  培训当地“乡土工匠”

  村里的培训以课堂理论学习和田间实际操作两种形式交替开展。在村里的乡土工匠人才培训场地,指导老师会进行实地示范,然后村民谈心得体会,确保村民掌握了知识点。除此之外,两地科协还联合堰塘村开展陶艺技能提升、农家乐创业、梨树栽培等实用技术课程教学。

  “通过培训教学,种植方法、管理技术都熟记于心。只要下功夫,撂荒地也结甜果果。现在除了种植的4亩多梨和李子,我还修建起了鱼池。”村民龙小平说道。如今,龙小平成了村里有名的“乡土工匠”、种果达人。

  据了解,自2021年以来,南川区科协已在堰塘村落实帮扶资金3万元,解决了大批农业产业技术关键难题;组织专家提供专业咨询30余次,共计200余户村民因此受益。

  为了进一步营造乡村振兴发展的浓厚社会氛围,巩固合作成果,南川区科协开展特色农产品科普宣传,以科普宣传带动堰塘村乡村旅游项目,提升该村乡村旅游在南川、武隆两地的知名度。

  下一步,南川区科协将进一步细化工作举措,确保需求收集更精准、培训更“对胃口”,搭建科技专家与农户长期交流平台,培养一人、巩固一户、带动一片,发挥科协优势,推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落地落实。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