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邹全明 |
|
周建庭 |
|
高新波 |
|
高新波 |
|
黄爱龙 |
|
蒋兴良 |
(上接03版)
邹全明
陆军军医大学国家免疫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作为一名军队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我深受鼓舞、深感自豪、深为振奋,同时也倍感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深刻地感受到党和国家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同时,也认识到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深学深悟、笃信笃行,将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思想作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目前,我们团队已成功研制国际首个“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主研的国际首个超级细菌——五价金黄色葡萄球菌疫苗为国际上组分最多、唯一开展Ⅲ期临床试验的同类疫苗,居国际领先水平。下一步我将继续带领团队秉承“做原创研究,争世界第一”的创新理念,聚焦原创新药研发领域的基础性、前沿性、颠覆性科学问题,推动原创新药核心关键技术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运用,不断取得原创性、引领性成果。同时还将充分发挥自身专业和学术优势,潜心育人、刻苦攻关,着力打造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人才队伍,加大对拔尖创新人才、中青年骨干人才的培养帮带力度,努力造就能够担当强国强军重任的优秀人才,为把我国建设成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而不懈奋斗。
周建庭
重庆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大为科技工作谋划了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让广大科技工作者备感振奋,深受鼓舞,对广大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一名桥梁工作者,我既信心满怀又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负责的重庆交通大学山区桥隧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市委、市政府和西部(重庆)科学城打造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先后获得10项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研究支撑了16个堪称“世界之最”的桥梁隧道重大工程建设,在山区桥梁与隧道工程领域科研水平总体跻身国际先进水平,在特大跨径拱桥智能建造与先进维护研究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下一步,学校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国际山区桥梁与隧道工程领域位居前列的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和高水平科技创新引领高地,努力打造国家科技创新的“生力军”,为西部地区和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交通强市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高新波
重庆邮电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气势恢宏,集中体现了全党智慧,反映了人民期盼,令人心潮澎湃、激情满怀。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进行统筹,突出了创新的核心地位,表明了党中央对人才的渴求,对科技自立自强的期望,和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我们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就是要充分认识到教育、科技、人才和创新的战略意义,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结合自己的本职岗位,把报告精神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体现到实际行动上。
报告要求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对于高校而言,领军人才是师资队伍中的先行者,他们在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中起到引领性作用。真正的大师应该是爱党爱国的忠实维护者,志存高远的奔跑追梦者,思想解放的探路先行者,改革创新的进取开拓者,脚踏实地的奋斗实干者,本领过硬的出彩担当者,履职尽责的示范带动者,创造价值的突出贡献者,良好风气的有力引领者,以德修身的模范践行者。千秋基业,人才为本。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强校是第一战略、人才工作责任是第一责任的战略理念,按照更加尊重人才、更加崇尚学术、更加追求卓越、更加担当有为的战略导向,构建人才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的新格局。
夏庆友
西南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
丹桂飘香,在这硕果累累的季节里,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高瞻远瞩、催人奋进,我心潮澎湃、深受鼓舞、倍感自豪。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作为一线的科研工作者,倍感国家科研发展之路宽广通畅,信心更坚定、目标更明确、思路更清晰。我将继续深入学习领会报告精神,努力配合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勇攀高峰,加强基础研究,把原始创新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带领团队开拓进取,努力攻克长江上游种质创制关键技术,助力解决国家粮食种质安全的关键问题,出色地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创新”和“人才”在报告中反复提及,作为高校科研教师和团队带头人,深感重任在肩,我要努力培养青年科研人才,让他们对中国科学研究事业充满热诚、充满信心。根据国家发展需求,将努力践行教书育人、科技创新的使命,培养更多理想信念坚定、业务基础扎实的创新人才,为国家的科技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我坚信,随着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和全国人们的万众一心,党会带领中国走向更好的未来,人民的生活将更加幸福、和谐、美好!
黄爱龙
重庆医科大学校长,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重点学科传染病学学科带头人,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主任委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作为一名高校科技工作者,我深刻认识到坚持“四个面向”,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医学和生物医药领域急需加快原创性引领性医学科技攻关,将更多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也是显著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的关键时期。我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胸怀“国之大者”,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着力推动全球首个鼻喷式新冠病毒中和抗体预防药物的临床研究工作,力争早日获批上市,填补国内外疫情防控体系中预防性药物空白,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强自立展现新担当,为全球科技抗疫大局贡献“中国力量”。
蒋兴良
重庆大学教授,雪峰山能源装备安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一次载入中华民族复兴史册的重要会议。作为共产党员,我们要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传播者、践行者,认真学习领会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合防冰减灾国家重大需求,创新科学观测方法,建设先进研究平台,凝聚团队力量,攻克前沿核心技术,引领防冰减灾科技发展。
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作为一线科技工作者,我深刻认识到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时代赋予的使命,牢记初心,继续埋头苦干,耐住寂寞、坐住冷板凳,突破防冰减灾技术瓶颈。
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在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中,深入融合个人与团队的发展,实现人才成长的升华,感恩与传承顾乐观教授、孙才新院士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科学精神,以工匠精神做好科学研究。
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促进“产、学、研、用”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进能源电力安全学科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