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斗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陀螺粉黛花海压路机
第16版:科技生活·巴渝文学
上一版    
中国北斗
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陀螺
粉黛花海
压路机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10 月 2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普文学

中国北斗

李钊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龚盛辉所著的《中国北斗》(山东文艺出版社,2021年12月)分为“凝眸神州”“放眼亚太”“极目寰球”三个篇章,以生动细腻的笔触,立体呈现中国卫星导航研发团队顽强奋斗,攻克重重技术难题,展示了中国北斗人攻坚克难、创造辉煌的新时代精神风貌,奏响一曲中国航天事业问剑苍穹的宏伟乐章。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困境,在穹顶之上布满属于中国的导航卫星,这条路困难重重,荆棘密布。从双星定位系统概念的提出到北斗一号系统从无到有服务中国,从北斗二号系统覆盖亚太地区到北斗三号系统服务性能全球领先,让这个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光明和方向的星座命名的卫星导航系统,闪耀于苍穹之巅,唱响新时代的“东方传奇”之声。我们应记得,“快捕精跟”是决定北斗一号整体性能甚至左右整个工程进展的关键,中国航天人跳出传统技术路线,建成全数字“快捕精跟”系统,为北斗工程的推进扫清了障碍。我们应记得,当导航卫星的心脏——“原子钟”突遇问题,面对国外的技术封锁,科研团队攻克世界级难题,让一颗拥有“中国心”的原子钟,伴随着我国首颗北斗二号试验卫星成功发射上天。我们应记得,面对无法在境外建立地面站的困难,北斗团队建立起的星间链路,实现全球组网,北斗卫星的所有核心部件,更是100%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创造”。

  北斗系统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背后数以万计科研人员的钻研与探索。从几十人的项目小组,到如今30万人的团队,从80多岁高龄时依然勇挑重任的孙家栋院士,到北斗卫星研制团队中占比55%的35岁以下青年科研者,在与卫星相伴的无数个日日夜夜里,一代代“北斗人”秉承航天报国、科技强国的使命情怀,他们用热血与奋斗点亮宇宙、筑梦太空。我们会记得,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开拓者和建设者谭述森、提出利用两颗同步定点卫星进行定位导航的陈芳允、建立中国第一个高精度动态定位检定标准的许其凤、专注于GNSS信号设计和接收机研发工作的陆明泉等科学家,还有那些以“王博士”“杨教授”“郭总工程师”等暂时不宜公开真实姓名或默默无闻做出贡献的北斗人,他们以航天报国的精神托举起“大国重器”问鼎九天。

  天为棋盘星作子,北斗光华耀太空。《中国北斗》所呈现出北斗的创业成长史是科技强国的缩影,是心怀“国之大者”奋斗实干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也是我们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的来源。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