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州非遗汉绣进校园。 |
|
学生学习制茶。 |
|
学生工位实操。 |
|
驻村工作队党员教师对农户进行养蜂培训。文/通讯员 石磊 陈珺瑶 记者 黄仕明 |
核心提示
重庆市开州区职业教育中心是公办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重庆市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单位。
学校占地200余亩,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固定资产3.5亿元。学校现有师生7800余人。学校由原开县天白职业高级中学、开县汉丰职业高级中学、开县华承职业高级中学、开县正坝职业高级中学、开县技工学校合并重组而成。历经“五校重组建新校、扩大规模创国重、提高质量成示范”的发展历程,现正迈入“内涵发展显特色”阶段。学校现开设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医药卫生、财经商贸、土木建筑、旅游、教育与体育等七大类21个专业。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量激增,职业教育成为破解创业就业难题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
新时代,新作为。重庆市开州区职教中心因地制宜,实施专业升级改造,建立乡村振兴专业群,开展精准职业培训,供给服务乡村产业振兴人才;开展政校企合作,对接产教研一体化,以创新创业中心为平台,转化专业成果支撑乡村产业升级;深化产教融合,孵化新型乡村企业,以示范企业和典型发展模式带动乡村产业发展。走出了“人才链+平台链+产业链”的“链式兴农”发展模式,破解区域中职学校因自限而服务能力不足的实践困境,有效促进乡村产业升级发展。
A 培养“施工队”,输出服务乡村产业振兴人才链
推动专业升级与改造,输出基础型实用人才。学校结合区域产业结构需求,实现旅游服务与管理、康复、电子商务、烹饪、平面设计、畜牧等传统专业信息化改造升级,新增电商直播服务等新兴专业,更好地服务“农业种养—产品加工—旅游消费”一、二、三产业融合式产业链条。通过开展现代学徒制和“1+X”证书试点、实施“匠心报国”德育模式、“三教”改革以及校企联合培养——“订单培养”,全方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瞄准乡村产业振兴,年均输送800余名优质实用基础人才。
派遣骨干驻村工作队,输出技能型专业人才。学校成立涉农技术、电商服务、旅游管理为核心的驻村工作队,每年拨付专用经费和人力物力资源,对口支持岳溪镇乡村产业振兴工作。驻村工作队帮助仁和村引进和种植红心柚、晚熟青脆李以及中药材等高产值农产品30余亩,每月定期开展专项种植技能培训1次,举行惠农政策宣讲会,解决对口帮扶乡村“一产业难富人”的困境。驻村工作队进一步调研乡村产业现状,在农产品种植的基础上开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发展计划,开发劳动体验、果树承包等特色项目,寻求资源拓展产业发展,解决对口帮扶村“二、三产业不足”的难题。
实施精准式职业培训,输出复合型领军人才。学校对接乡村产业发展要求,精准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三峡工程后续职业技能培训、扶贫实用技术培训、特种作业安全生产培训、电商培训等。新开设“三色”旅游、锦橙栽培、香猪养殖等特色培训项目15个,编写了配套教材16本;建成线上培训平台,开发了网络课程15门,不断为乡村产业振兴输送复合型领军人才。为提升培训质量,实施下乡入企培训,开展送课下乡,真正把培训办到了田间地头;实施乡村企业订单培训,为乡村企业开展了近20期订单培训,缓解了企业用工压力。
B 建立“百宝箱”,搭建支撑乡村产业升级平台链
对接产学研一体化,搭建政校企合作创新平台。学校联合地方政府、合作企业整合资源建立乡村振兴产业学院,搭建支撑乡村产业改造升级的创新平台;在旅游商贸、电子商务、养老康复、电商直播等专业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坊9个,将学生的实习实训项目与地方政府产业发展需求、合作企业产品研发生产需求相结合;开展特优农产品开发、乡村扶贫特色电商运营、乡村旅游品牌打造等项目实践,申请立项专利22项,将学校的专业成果转化为乡村产业升级的动力引擎。学校师生创新创业项目在渝创渝新等大赛中累计获得市级及以上奖项17项。
对接微小企业,搭建互助共济式创业平台。面向乡村微小企业,学校投入500余万元打造使用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创业街。按照“学校引导、优化环境、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发展思路,为创业者提供项目论证、政策咨询、税收减免、投资融资、技术研发、法律服务、项目孵化等“一站式”服务。学校引入阿里巴巴农村淘宝、京东助农馆等11家成熟企业,8个创业团队孵化重庆市应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重庆市莉丽爱尚美容有限公司等10家乡村微小企业;引导入驻项目优势互补,避免同质化竞争,为乡村微小企业搭建起互助共济式创业平台。
创新传统技艺,搭建非遗名优品传承平台。学校建成校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中心,深入挖掘本地非遗产品,改良创新传统工艺。建立汉绣、水竹凉席、泥塑、剪纸、冰薄月饼等技艺5个乡村非遗项目,引入5位非遗传承人和13位技师,实施“乡村学徒制”,开发5本非遗传承活页教材,构建“课—社—坊”非遗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组织开展非遗传承公益讲堂,传承创新绣灯、香薄薄等非遗产品13个。2020年12月,学校成为全国非遗职业教育集团理事单位,学校副校长刘华俊被聘为集团理事。学校师生参加2020年第二届全国“黄炎培”非遗创新大赛,获得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
C 孵化“样板间”,打造创新乡村产业业态示范链
运营电商化,打造农优产品增值示范。学校将电商专业教育教学实践融入助力产业发展,打造电商运营农优产品示范。师生电商创业团队通过设计产品包装、制定宣传方案、规范售后管理等途径为开州区金果村柑橘上线“金果村脐橙”微店和淘宝店。2020年以来,通过学校电商创业团队的运营,脐橙销量达23万余箱,共计130余万斤,销售额近400万元。同时,电商团队根据当地特色和特色主产区的品牌形象,打造白桦村鸭蛋等农产品地区生态农业品牌,为大进镇大美大进商城和社会扶贫重庆馆完成83款产品拍摄700余张图片及上架、后期处理、客服服务等。
工艺精细化,打造乡土特产创新示范。冰薄月饼作为开州本土特产,其制作技艺被列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工序繁多、劳动强度大、节令性产品收益时间短等诸多问题。学校成立项目团队历时两年,用配方、品类、规格、工艺、包装、营销六大创新,研发“上麻”设备提高8倍效率,用“新”守遗,以此传承保护非遗技艺,促使老店重生,实现乡土特产焕发生机。目前,项目团队已成功申报“冰薄月饼上麻”等设备共计 12 项实用新型专利以及1项配方专利,注册成立重庆香薄薄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为乡土特产创新示范。
产业融合化,打造乡村文旅发展示范。学校投入300万元与重庆德轩居茶业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共建秦巴茶旅双基地,打造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校企双方围绕茶旅融合型产业发展,塑造“林下野放茶”“开州举子红”品牌,积极发展民宿旅游,建立茶博中心,以茶兴旅、以旅促茶。“开州举子红”在2021“重庆好礼”旅游商品(文创产品)大赛获银奖。
学校在“人才链+平台链+产业链”多链聚合的“链式兴农”模式实践中,积累了大量办学成果,有效增强了适应性和区域影响力。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先进学校、三峡工程移民培训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文明单位等市级及以上表彰 36 项。2017年被重庆市教育委员会评为优秀众创空间,2019年被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评选为市级农民教育培训电商人才孵化示范基地,2018至2020年被重庆市开州区人民政府授予脱贫攻坚工作集体嘉奖;2020年《“培养人才+培育产业”双增双联动扶贫模式》入选重庆市中职改革典型案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作为一所综合性中等职业学校,全面服务乡村振兴责无旁贷。重庆市开州区职业教育中心将继续充分发挥智力优势,着力培养区域内急需人才,切实肩负起服务乡村振兴的使命与责任。
(本版图片由重庆市开州区职业教育中心办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