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区上下着眼全市大局,深刻认识开展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抢抓机遇、担当作为,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发力,努力形成一批改革范例。渝中区委第20次常委会会议上,就渝中区全国地方科协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试点工作(以下简称综合改革试点)作了部署,明确要求各相关部门单位要强化责任意识,项目化、清单化推进工作落实,确保综合改革试点任务的全面完成。
至此,渝中区综合改革试点正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党建带科建
推动科协工作创新发展
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科协工作各方面、全过程,是渝中区综合改革试点能否完成的关键。在启动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之时,就明确提出在渝中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的统一领导下有序推进。
渝中区科协系统为加强政治思想引领,坚持政治学习制度,持续开展“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主题宣传活动。7月8日,市科协相关负责人到渝中区开展“为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全国重要人才高地而奋斗”主题宣讲。
不仅邀请本系统领导做宣讲,还邀请院士专家做专题讲座。7月21日,渝中区承办陈嘉庚科学奖报告会暨第五期重庆市领导干部科技讲堂,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永官作题为“面向城市绿色发展的产业机会”的讲座,130余名干部参加聆听。
“一场场讲座的线下落地,是推动科技工作者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走深走实的探索。”渝中区科协相关负责人说,除此以外,区科协还精心组织常委会、全委会成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十大”上的讲话精神、《中国科协章程》和《科技进步法》等,并组织党员干部参与“学习新思想 喜迎二十大 强国伴我行”知识竞赛,让学习成果得到展示,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发挥“三长”和科技社团作用
提升科协服务质量
“三长”是基层科协联系群众的桥梁,是基层科技工作者的优秀代表。近年来,渝中区科协广泛吸纳“三长”等“关键人物”进入区科协和基层科协领导机构兼职挂职,“三长”兼职挂职街道科协副主席实现100%全覆盖,辖区内11个街道科协兼职副主席全部由“三长”担任,实现人尽其才,涌现出渝中区上清寺街道科协兼职副主席钟宇等一批优秀“三长”典型。
科技社团是党和政府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渝中区在加强区级科技社团建设方面,采取鼓励企事业单位在科技工作者较多的学科领域发展科技社团的方式,健全科技社团理事长选任、秘书长聘任机制,旨在推动科技社团服务会员更加精准化、学术活动更加常态化、日常管理更加信息化、党建工作更加规范化,对于长期软弱涣散、不适应科技发展趋势的科技社团施行退出机制。
“我们希望拓宽科技社团融入创新体系渠道,加强与市、区研究机构、学(协)会的协作联系,通过科协积极搭建活动平台,引入优质科技资源参与区内重点产业发展和科技企业咨询服务,发挥科技社团在服务产业发展、社会民生、生态环保、科学普及等方面的作用。”区科协负责人介绍道。
做好“引”“用”文章
促进科技人才队伍成长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对于渝中区来说,每一个科技人才都是一匹“千里马”。随着《“渝中人才”黄金十二条》《渝中区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实施办法》等制度措施的落实,为市级英才和渝中优秀人才持续解决住房保障、配偶就业、子女就学、看病就医等科技工作者急难愁盼的生活问题;在工作中,着力打通经费管理、项目申报、人才评价等制约科技工作者创新创造的关键堵点,引进培育一批优秀科技人才。
人才引进难,一直是困扰发展的难题。为打造“近悦远来”科技人才生态,渝中区大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区战略,持续实施渝中英才计划,建设科技人才基础信息库。推选优秀科技人才进入《渝中区高层次人才分类目录》和高层次人才库。
如何用好科技人才,是渝中区科协一直探寻的事情,区科协按规定开展科技人才评选,做好科技类“渝中英才”推选工作,并建立区级“最美科技工作者”的推选评审机制。区科协还组织科技人才、创新团队申报重庆英才计划项目,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此外,区科协也重视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工作,选树青少年“未来科技之星”,促进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