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校牵头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东部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职教联盟。 |
 |
校长王文森带领服务三农团队在农业基地现场指导。 |
核心提示
2012年垫江县职业教育中心作为“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启动“网络环境下服务三农培训模式探索”研究,逐步探索职业教育信息化与服务三农的深度融合,培养新型农民和新型农村实用人才。
2014年垫江县职业教育中心成为重庆市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学校,继续开展“网络环境下服务三农培训模式”研究,搭建职教三农服务网络平台,构建县、镇、村三级培训网络,开展定制培训、资源共享和在线服务,于2017年4月通过专家评审验收。
2018年垫江县职业教育中心成为重庆市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项目学校,成果在“互联网+服务三农”特色项目中推广和深度研究,建成县内外培训点,开展线上线下培训。2018年学校加入“全国职业院校精准扶贫协作联盟”,并在联盟内推广服务三农经验。
2019年11月垫江县职业教育中心参加全国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扶贫专项工作交流活动并作扶贫经验交流。2020年12月获全国职业院校精准扶贫协作联盟先进集体。2021年6月,学校牵头成立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东部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职教联盟,有高校、中职校、政府部门、企业、科研机构等62个单位加入,项目在川渝42所学校试点推广,应用于26个镇、38个村,建成20个教育培训基地。
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有所作为,是当前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在这一新机遇和新挑战下,职业教育应积极对接乡村,推进创新转型,为农业现代化服务。
近年来,重庆市垫江县职业教育中心紧紧依托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建设单位和全国职业院校“巩固扶贫成果服务乡村振兴”协作联盟,联合政府部门、科研机构、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系统构建了数字赋能县域中职学校服务三农转型升级“三贯通三维度两结合”的服务新模式,培育了大批服务于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
A 创新实践 优化服务三农模式
“我们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为目标,基于传统培训局限和‘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确定了‘多技术融合’的新方法,基于培训内容陈旧和县域产业布局确定了对标区域生态的学习资源,基于培训模式单一和农民需求多样性确定了‘三贯通三维度两结合’的立体架构。”垫江县职业教育中心校长王文森介绍说。
该校深入三农调研,依托高校三农专家和网络领域专家,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多技术融合,搭建“垫江职教三农服务网”,开通了服务三农微信公众号。网站前台开设了职业教育、交流咨询、垫江文旅、农业技术、培训视频、特色产业、供需信息等栏目;后台功能包括信息管理、栏目管理、用户管理、反馈管理。网站基于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追踪实时更新有效的农业新动向、新技术信息。通过新型的融媒体技术,将学习资源在抖音、B站等平台进行宣传和技术推广,让服务三农灵活多变、高效便捷,保持服务手段的“先进性”。
同时,该校以本校教师为主导,联合西南大学农学专家,当地农业科技员、产业带头人、能工巧匠等组建三级服务团队,共同开发耕植于区域生态的资源智库。根据县域三农需求,适时更新资源达到精准化,根据县域产业发展,整合微视频、课件、技术文档等资源实现多样化,根据县域三农培训需求,将乡村幼教、社区康养、美丽乡村、生态农业技术等资源分类呈现做到模块化。通过网站后台数据精确分析学员学习情况、区域学习情况、资源访问情况等,通过专家精心优化学习资源,通过三农平台精准推送学习资源。通过三级服务团队,开发“三化”学习资源,整合开展“三精”学习服务,提升服务内容的“新颖性”。
此外,该校积极搭建“县、镇、村”三级贯通服务网络。学校为第一级服务点,在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建设第二级服务点,在村委建立第三级服务点,实现县、镇、村三级培训体系的融汇贯通。并坚持“技能培训、现场指导、技术咨询”三维度服务,根据县域产业布局需求在服务点开展技能培训,对专业技术操作水平要求高的工种进行现场指导,网络注册学员依托网络平台共享资源在线进行技术咨询。
据介绍,该校还坚持线上与线下、社会服务与教学改革相结合。线上通过垫江职教三农服务网、抖音等平台学习新理念和新职业技术技能,线下坚持短期培训与技术等级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就地培训相结合。加强政、校、企、村横向合作,共同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开展多样化的产学结合,注重综合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推动社会服务与教学改革深度融合。
B 推广运用 彰显服务三农效应
“我们创新了数字赋能县域中职学校服务三农转型升级‘三贯通三维度两结合’理念 ,创新了‘政校企村一体化’县域中职学校服务三农转型升级管理机制,创新了‘多技术融合’的融媒体县域中职学校服务三农转型升级新方法。”王文森坦言,该校通过数字赋能县域中职学校服务三农转型升级新模式的创新实践,切实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了教师能力,促进了学校专业发展,助推了县域经济发展,并在市内外产生重大影响。
据了解,9年来,垫江县职业教育中心毕业学生15252人,优化了县域农村劳动力结构;垫江职教三农服务网注册学员15623名,在线互动答疑33156次,访问量121567次;开展技能培训8627人次,提供现场指导52场;与县妇联联合开展农村留守妇女专题培训5次,累计培训留守妇女215人。
该校研究团队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9个,编写出版论著5部、教材26本,公开发表论文121篇,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重庆市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7次,获全国职业院校精准扶贫协作联盟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农业先进个人、重庆市劳动模范等省部级以上荣誉10次,晋升正高级职称1人。
与此同时,该校立足于县域产业发展,新增社区康养、幼儿保育、物流服务与管理等专业,与企业联办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等专业。政、校、企、村横向合作,共同修订15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46门课程标准,推动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与社会服务深度融合。学校成为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计算机应用、会计事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成为重庆市重点骨干专业。
该校还在26个乡镇38个村委建立服务点,与20个企业合作建立培训基地,培养县域科技带头人13名、致富能手31名,创办三农小微企业11家,有市级驰名商标6家,产值3亿元/年,地区生产总值持续保持增长势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位列渝东北前列。垫江县更成为全国首批农村职成教示范县,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和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
值得一提的是,该校创新实践成果被垫江县人民政府、垫江县农业农村委员会等10个政府及职能部门作为咨政意见采纳,被市内外26个乡镇、38个村委和20个企业推广运用,被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垫江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等5个科研部门采纳应用,并在市内外会议上推广交流26次,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的影响力和声誉。
职业教育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面向未来,垫江县职业教育中心将主动担当、积极作为,进一步探索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新路径,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三农水平,更好地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进而促进办学特色的彰显和办学品质的提升。
文/王文森 何水 垫江县职业教育中心办公室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