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科普培训基地开展“科创筑梦 助力双减”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
 |
农业技术人员在万州区甘宁镇推广无人机施肥技术。本版图片由万州区科协提供 |
“科普进校园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可以激发小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培养科学兴趣、树立科学精神,在实践中提升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养成从小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今年暑假,在“科创筑梦 助力双减”暑期科学课程送教(下称暑期送教活动)活动的开班仪式上,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科普培训基地林长春主任感慨地说。
7月10日到7月16日,这场暑期送教活动在万州区中加友谊小学、万州区百安小学同步举行。此次活动,来自市内的多名专家学者与学生一道,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科学实践活动。
此次活动是近年来万州区科协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扎实抓好科学普及、科技服务的一个缩影。
学生参与
让科普“活”起来
每个人的童年记忆都有着一架“纸飞机”,折纸飞机,和小伙伴一起比试谁的纸飞机能飞得更远,相信这是每个小朋友都乐此不疲的游戏。但怎样让纸飞机飞得更远?在这背后有什么科学知识?这些答案都能够在飞机科普讲堂中找到。
万州区中加友谊小学的学生杨佳晓是暑期送教活动中的一员,他参加了飞机科普讲堂,在志愿者老师徐铭慧的讲解中他明白了纸飞机能否飞得更高更远和纸张的材质、机翼长度等因素有关。在懂得了原理之后,他开始自己动手尝试按照老师的方法折一架纸飞机。
“虽然最后在和同学比赛飞纸飞机时,我的飞机并没有飞很远,但是我觉得这次的活动让我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很多,还见识到了其他有趣的科普小实验,实在是太有趣啦!”说起比赛结果时,杨佳晓并没有沮丧,反而很开心地告诉记者。
万州区科协科普部姚世衡表示,本次暑期送教活动还有其他科学小实验,比如不会游泳的乒乓球、变色泡泡龙、彩虹雨。同时他还表示,希望能够通过“科创筑梦 助力双减”科普行动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让学生们感受到科学的神奇和伟大,激发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兴趣。
2021年万州高级中学争取到区科协资金50万元,并自筹资金20万元打造出占地面积约137平方米的航空航天科技馆。场馆由序厅、航空区、航天区、学生展示区构成,通过VR体验、模拟演示和模型科普航空航天科技知识,展示中国的航空航天发展史。值得一提的是,航空模拟体验区包含专业固定翼单人驾驶训练器,采用全球实景地图,可用于飞行员模拟飞行训练,以及VR航天战斗飞机,让体验者化身飞行员身处高空体验驾驶飞机的感觉。
“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在这里就读的许多学生都是农村家庭出身,他们当中有的人甚至还没有出过重庆,通过学校的科普教育工作可以让他们见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希望在他们心中播下一颗‘科学’的种子,这颗种子能够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万州高级中学科技信息中心主任周瑶瑶表示。
深入田间
让科普“动”起来
如何打通科普下乡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科普带来的好处和收益,让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为农村产业赋能?万州区科协交出了满意的答卷——有针对性地对种植户进行科普宣传,把田间地头变成科普讲堂;找准农村产业的痛点及难点,加速农业生产的规范化。
“我是干中药种植的,之前我参加了万州区佛手果专业技术协会的种植技术培训及中药材的科学普及活动,那次的培训可谓是干货满满!”万州区中药协会会长彭立胜说,不仅有专家讲授了佛手果的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如何高产、修枝整形等知识,还通过科普的形式向群众介绍了许多日常的大众药材,如天麻、党参、独活、枳壳等,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它们的功效。
“那次培训不光是‘动动嘴皮子’,专家们还带领我们一起去到种植基地,手把手地教我们如何更科学地种植佛手果。简单又好懂,提高了我们种植户的收益,减少了种植成本。”彭立胜希望,以后每年能够有这样的培训,从而让农户收益不断增强、稳定。
同时,万州区科协立足服务三农,围绕服务农村产业建设,对农技协加强规范化管理,推动基层农技协队伍不断壮大,对促进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引领农户致富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
万州区柠檬协会会长郭军介绍,全区382户人家依靠柠檬种植为生,柠檬种植面积也发展到了如今的10万余亩,对于这些老百姓来说,柠檬树就是他们的生命树。不过郭军坦言,在柠檬种植、生产和销售的流程中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就拿包装来说,从前柠檬都是果农直接从树上采摘下来,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进入市场,但现在这种生产方式不行了,对柠檬包装有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革。
在万州区科协的帮助下,万州区柠檬协会引入了智能包装流程,通过机器筛选出成色、个头均匀的果子,然后对其进行统一包装。除此之外,万州区柠檬协会还使用了可追溯包装,也就是说在柠檬的包装上印有二维码,这样消费者用手机扫一扫就能看到这颗柠檬的“成长记录”: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采摘等一系列种植环节都清晰可见。
目前万州区青脆李协会、区柠檬协会、区中药材协会等直属协会已完成生产标准化培训,并初步实现产品分级包装、销售。
人才先行
让科普“硬”起来
谁来科普?如何激发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也是科普工作中的一大难点问题。
万州区科协主席罗重生表示,在全面提升科协联系服务科技科普工作及专家工作水平,充分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等方面,万州区出台了相应的措施。
万州区科协正在推动成立万州区博士联盟,引导博士、博士后开展学术技术创新研究,参与乡村振兴、社会公益活动,推荐博士、博士后代表参政议政等,充分发挥博士、博士后等人才在高端智库的引领带动作用,助推万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施百名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由在万州的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同时,以需求为导向,培育科技创新团队。
近年来,万州区的科技人才和科普人才建设有目共睹。区农科院陈泉获2021年重庆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区气象局周英荣获第二届重庆市十佳科技青年奖,区科协唐家平被评为全国科协系统先进工作者,龙驹镇中心卫生院院长、镇科协副主席崔吉文获中国科协优秀基层科协“三长”表彰等。去年11月,重庆市万州区也被确定为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区创建单位。
罗重生认为,科普是一项基础性、全民性的工作,关系到广大群众科学素质的提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创新科普形式、增加科普受众面、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工作,方能体现科协职能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