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树才(左一)做客作家榜直播间和读者分享写作心得。(受访者供图) |
本报讯 (通讯员 姜雅娟)法国小说《小王子》至今已经被翻译成250多种语言,征服了全球数亿读者。近日,获得法国政府“教育骑士勋章”的诗人、翻译家树才,做客上海闵行莘庄和作家榜母公司大星文化联合举办的“作家榜签售会”,直播解读《小王子》精髓以及分享写作心得。
童心就是诗心
孩子是天生的诗人
“同学们在学校里已经读了很多诗了,唐诗宋词大家都会背,想不想写诗,当小诗人呢?”这是树才给孩子们上诗歌课的经典开场白。近几年,树才一直在教5岁至10岁的小朋友们写现代诗,还出过一本《写诗真好玩:树才老师给孩子的诗歌课》。
“人们常把诗看得很高很远,所以经常说诗与远方。其实,诗就在我们的身边。”树才告诉笔者,有一次他让孩子们写关于树的诗,一个孩子无从下笔。树才便让他下楼去,把院子里的三棵树仔细地摸一遍,再用耳朵听树上的鸟叫声,用眼睛观察树叶的颜色。不一会儿,那个孩子回来了,很快就写出“树叶像想飞却又飞不走的鸟儿”。
“如果,这个孩子不去亲近和观察这三棵树,他是写不出诗情画意的。”树才认为,“诗不是概念,也不是知识,而是通过身体去感受、去发现自己与某个事物之间的关系,这就是诗。生命自带诗性,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
诗意如山中泉水
从心灵自然流淌
如何教孩子们写诗?树才会告诉孩子们:“你们做梦的时候,诗是远方,但是,当你们一睁眼,诗与远方就在你们的眼前、你们的脚下。其实,生活中,你们看到的每一样东西、每一种变化都蕴含着诗意,就看你能不能发现其中美丽的诗意,并用鲜活的词语将它记录下来。”和孩子们一起玩耍、一起写诗,树才擦亮了孩子们“发现诗的眼睛”。
“孩子也许从来没写过诗,但是在他们天真的语言里,在他们跟万物接触时,都蕴含着诗意。”树才鼓励孩子们把对生活的感觉用诗的形式写出来。
树才从来不讲什么是隐喻、什么是象征。但是,孩子们天然就会。
“这就像一座山本来就蕴含了很多山泉,我只是在石头上开个孔,泉水就流出来了。”树才把诗歌教学比喻成寻找泉水。
句句含情朗读
令文字充满魅力
《小王子》充满了诗的隐喻和寓意,树才翻译的《小王子》充满诗性表达和童趣,入选“作家榜经典名著”后靠读者口碑热销近50万册,被业内誉为:“一定不会再有比树才先生翻译的《小王子》更完美了。因为他是一位天真得如同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一样的诗人,他的文字干净、优雅。”。
对于译作《小王子》受到的广泛好评,树才向笔者吐露了翻译技巧:“诗的语言是流动且带着节奏感,所以翻译《小王子》时要找节奏感,找节奏最好的方式就是朗读。”因此,他翻译每一个句子都要朗读,读起来感觉多了一个字就把它去掉,哪少一个字就把它补上。
有教孩子们写诗的经历,树才对孩子的语言有更多的了解。笔者获悉,翻译《小王子》时,为了能让孩子们看得懂,树才尽量翻译得简单、简明、简洁。“越是简单的东西翻译起来越困难”。为此,他付出了不少心血。比如,书中,狐狸和小王子关系的建立过程,一开始树才选择的是“驯服”,后面又改为“驯养”。“因为‘驯养’比‘驯服’要准确得多,前者是相互建立关系的过程,而后者是强迫征服的、凌驾其上的。”就这样,一词一句的雕琢,让《小王子》句子简单,却又包含了深刻的道理。
“看东西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楚,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这是《小王子》这本书中狐狸告诉小王子的话,树才也是这样做的。“我定稿的时候,会全神贯注地朗读自己的译文,用母语感受文学的魅力,注重如何用母语将译文表达得更加顺畅优美。我相信每一个读过《小王子》的人都会爱上小王子,无论小孩还是大人阅读都有助于永葆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