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1076万人,相比2021年增长167万人,创造了历史新高,毕业生就业面临一定压力。高校毕业生是国家重要的人才储备和宝贵资源,我们要综合施策,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空间,共促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优化就业政策,释放政策引导效力。要根据就业形势变化,通过就业政策和资金引导鼓励大学生及时就业和自主创业,依托各类平台开发一批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要引导大学生将个人职业发展与国家发展战略相结合,进一步拓宽基层就业渠道,提高基层就业政策的吸引力,加大对基层就业岗位的政策配套和全面宣传,多渠道增加毕业生对基层岗位的了解,邀请已在基层就业的校友回校为毕业生答疑解惑,提高学生对基层就业岗位的全方位认识,为学生就业选择提供参考。要扩大就业创业补贴的覆盖面,切实做好高校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名登记、援助服务。
深化校企合作,拓展就业空间。学校要重视职业发展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制订职业发展规划。加强在校期间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围绕企业人才需求,开设就业课程辅导和实习岗位,通过强化就业指导和培训,提高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
调整学生心理预期,提升就业创业能力。高校毕业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接触和了解社会。高校毕业生要及时关注新业态和新职业,更新就业观念,结合自己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选择就业方向。要加强职业技能的学习,抓住过渡期,不断提升职业技能和面试技巧。要增强主动获取就业信息资源的意识,加强与学校就业部门、人社部门、老师和校友的沟通联络,多渠道获取相关就业信息。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会面临一些失利,要及时总结经验、调整心态、重新振作。高校毕业生要增强前往基层和回乡就业创业的信心,积极参加基层就业培训活动,增加对基层岗位的了解。有特殊情况的毕业生需要做好灵活就业的心理准备,首先要解决迫在眉睫的生计问题,减轻生活和心理压力,对于灵活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在政策上要提供更多的支持,整个社会也要给予更多的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