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巴南科普大格局 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
第05版:谱写区县科协新篇章·巴南篇
上一版 下一版  
构建巴南科普大格局 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9 月 0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构建巴南科普大格局 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
巴南区科普事业发展成效显著

  近年来,巴南区深入推进科协改革,不断加强科普工作组织建设、阵地建设、品牌建设,努力推动科普组织全覆盖、科学传播全覆盖、科普活动全覆盖,构建巴南科普大格局,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增强科协组织力

  增强横向联动力。建立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实行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全区科普工作归口到区科协,建立政府力量和社会力量一体化体制。实行工作清单制度,区级部门坚持目标一致,行动同步,考核同责,构建起“众人划桨开大船”的工作局面。

  增强纵向执行力。全区所有镇(街道)均建有科协组织,建立了“镇(街道)科协+三长+三师+三会+带头人”(1+3+3+1)工作体制,在乡村振兴重点村培育农村科技带头人,打通科技下乡最后一公里。建立科普工作目标考核体系,构建“千斤重担众人挑”的工作机制。

  增强社会凝聚力。在全区23个镇(街道)设立社区科普大学59所,与区九三学社开展联合办学;面向全社会128个单位遴选232名科技工作者组建科普讲师团,面向五大类群体开展科普“五进”;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形式多样的科普基地;设立科普工作奖,对科普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广泛调动全社会积极性,营造“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工作氛围。

  增强科学传播力

  赋能科普服务平台。各镇(街道)、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平台增设科普服务功能,设立科普宣讲室337个。

  建设培育科普阵地。建设四类科普阵地,基地类21个,场所类162个,功能室类66个,设施类90个。

  建设线上科普平台。建设“科普巴南”“巴南健康教育”等微信公众号,在区融媒体中心开设科普专栏,建设社区e站4个、校园e站2个、乡村e站1个。

  建强科普专业队伍。组建区级志愿服务队、科普讲师团、科技社团;发展镇街“三长三师”、科普中国信息员、农村科技带头人;配齐学校科技教师,夯实科技辅导员队伍。

  传播矩阵

  新时代科普服务平台

  337个科普宣讲室

  科普阵地

  21个科普基地,162个科普场所,66个科普功能室,90个科普设施。

  线上科普平台

  2个微信公众号,1个区融媒体中心科普专栏,4个社区e站、2个校园e站、1个乡村e站。

  科普专业队伍

  1905名科技志愿者,232名科普讲师,17384名科普中国信息员,114名农村科技带头人。

  提升品牌影响力

  做优公共品牌。重策划、强组织、广动员,精心策划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连续3次荣获中国科协“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2021年发动37个相关单位组织科普活动200余场,35万余人次参与。精心组织5届公民科学素质大赛,不断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打造区域品牌。区教委、区科技局、团区委、区科协联合举办巴南区中小学科技节;区科协牵头举办科技工作者创新争先大赛;区科技局、区科协联合举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赋能杯”科技创新大赛;区委组织部、区科协、重庆国际生物城等联合举办高峰湖论坛,持续加大科学传播力度。

  塑造服务品牌。开展科普惠民行动,组建科普讲师团,全年性开展“巴南区科普讲师志愿服务行动”,举办巴南区科学传播专家选拔大赛,擦亮科普讲师品牌。开展“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从“开春第一课”到“入冬第一课”,按农时开展科技下乡,受到广大农民广泛赞誉。

  做优公共品牌

  全国科普日、公民科学素质大赛

  打造区域品牌

  中小学科技节、科技工作者创新争先大赛、“赋能杯”科技创新大赛、高峰湖论坛

  塑造服务品牌

  科普讲师志愿服务行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

  (巴南区科协供稿)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